时间:2021-04-21 16:30:43来源:第一财经
随着传言已久的华为“造车”落地,“华为卖车”不仅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更是点燃了A股市场的汽车链行情。
4月19日,A股汽车概念板块全面爆发,领涨两市。新能源车概念、无人驾驶概念掀起涨停潮,锂电池板块亦同步崛起。截至收盘,创业板指大涨4.14%,报收于2898.73点,创逾14个月最大单日升幅。
消息面上,上周末华为举办HI新品发布会,搭乘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的HI版车型在上海进行公开试乘,这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车型全球首次公开试乘。
我国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最大的市场,当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渐行渐近,汽车产品软硬件、行业竞争格局、产业链价值分配正在迎来巨大变化。
毫无疑问,A股上市公司是汽车产业链的主角。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华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后,有股价上市公司纷纷澄清与华为没有合作;也有业绩连年亏损的”新能源车股“股价大涨。
资金挨个炒遍汽车产业链
4月19日,华为“第一车”刷屏A股市场。汽车产业链涉及的固态电池、3D摄像头、无人驾驶、刀片电池、车联网、汽车芯片、汽车服务等概念题材全天霸屏。
盘面上,无人驾驶板块的北汽蓝谷(600733.SH)、安凯客车(000858.SZ)、广汽集团(601238.SH)、长安汽车(000625.SZ)等逾20股涨停;锂电池同步崛起,前期大幅回调的天赐材料(002709.SZ)、赣锋锂业(002460.SZ)、天齐锂业(002466.SZ)、多氟多(002407.SZ)等股10余只股涨停。
此外,汽车配件板块中,沉寂已久的龙头股福耀玻璃(600660.SH)放量涨停;文灿股份(603348.SH)、常熟汽饰(603035.SH)相继涨停;氢能源概念股雪人股份(002639.SZ)、京城股份(600860.SH)亦录得涨停。
可以说,今天的市场资金把与汽车沾边的产业链公司全部炒了一遍。“主要还是情绪方面的提振。4月以来,碳中和等前期主线的炒作持续分化,场内一直没有具备持续性的题材概念。上周的成交量一直是‘地量’规模,主力资金态度不明确,反而是垃圾股被游资放肆炒作。”一位上海公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资金热炒自动驾驶,那么国内的自动驾驶发展现状如何?截至2020年末,我国L2级别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约为15%。
此外,2020年以来,各大整车品牌相继发布了L3 及以上功能车型,并明确将具备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规划的车型发布提上日程。
“2025年会是自动驾驶相对规模化应用的一年。从2015年国家提出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以来,融易新媒体,产业经过了探索期发展到现在的成长初期。”一位TMT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尽管华为新车提振了市场情绪,其实国内能和特斯拉正面竞争的产品仍是少数。软硬件、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都需要时间积累。”
“车市行情”需擦亮双眼
智能电动汽车虽是高景气度的黄金赛道,但赛道也已略显拥挤。2021年以来,市场参与者明显扩容,华为、百度、苹果、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宣布入局“造车”。
目前来看,高科技公司开展智能驾驶是自上而下,整车Tier1、OEM是自下而上。“互联网巨头的软件算法是特点,但汽车工程能力相对落后。华为就是个典型,斥下大量资金支持研发,技术落地时间长,最后依托于整车品牌合作推出产品。科技企业没有传统车厂的包袱,可以放开手做软件研发。”上述分析师说道。
在他看来,资金热炒全汽车产业链是一时情绪化的表现,从辅助驾驶到全自动驾驶这个漫长的行业发展期中,A股上市公司的阶段性机会不一而同。
“现在是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辅助驾驶随着新能源车销量不断渗透,硬件和智能座舱相关企业加速成长,同时部分算法能力强的互联网公司和Tier1企业趋于成熟。”他说,“我们粗略统计,A股中涉及自动驾驶第一阶段的真正龙头企业并不多,大多仍是打着‘智能驾驶’名号,实际干着零配件制造业务的‘概念股’。”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德赛西威(002920.SZ)、中科创达(300496.SZ)这2家智能驾驶龙头公司都在2020年实现不同程度的业绩正增长。
相比之下,19日全面反攻的汽车产业链中,有不少“伪华为合作股”、“伪新能源车股”的盈利能力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