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7 11:02:38来源:钛媒体APP
2020年初,当金龙鱼传出IPO的消息时,首先沸腾的是广大投资者,毕竟一个新的“巨无霸”来了,大家都有望赚到一笔。但“成长性低”、“市盈过高”、“上市圈钱”等等标签也被死死贴在了“油中茅台”身上,不看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然而,等着看热闹的人没开心多久。去年10月15日上市后,仅经过两周的短暂调整,金龙鱼直接起飞,2021年初市值已经突破7000亿人民币。
持续暴涨的股价让曾经“泡沫论”不攻自破,但金龙鱼的经营状况和业绩真的能撑起这么高的估值吗?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拆解老牌油企金龙鱼变“时尚”的业务逻辑:
1.金龙鱼是如何应对消费升级的?
2.线上线下的渠道布局如何平衡?
3.怎样的产品布局才能为产业链的打通带来红利?
01 小包装+大健康,消费升级一直在路上
消费者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是金龙鱼向包装化、高端化的转变的动力。
1991年,金龙鱼首推小包装食用油,开启了散装油消费升级之路。也正是包装化的引入,食用油开启了送礼这一崭新消费场景。加上进入21世纪,国家关于散油的销售规定不断出台,10L以下小包装油逐渐打开市场。
近年来,小、中包装食用油渗透率不断增长,挤压散装食用油消费占比。到2018年,我国食用油包装化率达到66%。尽管一二线城市的包装食用油消费已经趋于稳定,但三线及以下城市仍有很大下沉空间。
从整体市场份额来看,金龙鱼稳坐小包装食用油赛道冠军宝座。2019年,公司市占率为38.4%,而第二名中粮集团仅12.5%。行业CR3从2015年的58.2%继续攀升,到2019年达61.5%,头部集中格局稳定。
大米、面粉行业的包装化之路则起步较晚,行业呈现分散、欠发达的形势。2019年我国包装大米销量 919 万吨,仅占整体大米消费量 6.4%,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益海嘉里集团(系金龙鱼母公司)2019年在包装米面市场份额分别为 18.4%、26.7%,虽然领先于中粮集团等对手,但考虑到CR3仅40%左右的分散格局,整体仍需努力。
全国居民的人均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自 2016 年达到 10 千克/年后,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低油、低盐”健康理念的传播,虽然让食用油消耗量增长逐渐放缓,但同时也让更优质、有营养的高端油成为食用油的“第二春”,消费升级的需求有目共睹。
从分类来看,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仍是大豆油、调和油的天下,但所占份额在不断降低,从2016年的34%、23%降至2019年的26%、20%。菜籽油、玉米油等更有营养、价格更贵的油种开始发力,逐渐扩张销售份额。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理念的意识升级,人均食用油消费额与消费量呈现了反向趋势。2013到2019年人均食用油消费额增长6.1%,这也正反应了消费升级给高端油市场带来的新气象。
02 线下稳健扩张,线上跟紧“潮流”
和很多零售、餐饮兼顾的企业类似,金龙鱼也一直采用直销+经销的模式。2019年,经销收入占比 31.14%,直销收入占比 68.86%。虽然食用油“生在卖场”,但如今在线上渠道,天天猫、京东、美菜等平台也成为了“潮牌”老油企的阵地。
在线上,集团以金龙鱼为代表的各类油品均名列前茅。根据淘数据显示,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11月间,金龙鱼调和油在天猫、淘系渠道销售总额为4.16亿元,遥遥领先,销售额是第二名福临门的3.45倍。益海旗下的“营养之王”橄榄油品牌欧丽薇兰也体现了高端油在线上渠道的需求--基本稳居天猫、淘系销售额第一,15个月间销售额近2亿元,是第二名、西班牙进口的蓓琳娜橄榄油的2.1倍。
在线下,金龙鱼经销商离不开渠道建立初期“大经销商”制的坚实基础。当时,公司在一个地级市或区域只发展一家独立代理商,使得“总代”们的积极性被激发。
在全国铺设好经销商网络后,为推动渠道下沉,公司开始拆分经销商,将原来负责地级市的经销商拆分到县级,经销商数量不断增加。2018年、2019年公司经销商的数量均增长超过17%,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有经销商440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