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3 03:00:58来源: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黄坤
2月首个交易日,次新股强劲走势,市场目光再次聚焦A股IPO。
据时代周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1月份,共有62家IPO公司(包含注册制下的创业板和科创板)上会,其中56家过会,过会率90.32%。33家企业在A股完成上市,包括创业板13家,科创板8家,主板6家和中小板6家。
再回顾2020年A股IPO情况:首发上会企业合计620家,其中科创板224家、创业板213家、主板124家、中小板59家。过会企业605家,被否9家,暂缓表决6家,过会率达97.58%。
对比后不难发现,进入2021年,IPO审核趋严,拿去年上会最多的科创板而言,截至1月31日,已有10家公司宣布“终止”审核。
2月1日晚,上交所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2号——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据称,《自查表》主要围绕已经公布的科创板相关审核标准、问答,结合审核实践发现的问题,对发行人、中介机构在申报文件信息披露及核查把关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
1月29日,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表示从源头上净化IPO市场环境,压严、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坚持从严审核,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努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1月31日,中证协组织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二十八次抽签仪式,将2021年1月30日前受理的407家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放在一起抽签,最后柔宇科技等20家企业被抽中。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此大规模的信披质量抽查非常罕见。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21年1月,有23家券商担任33家A股新上市公司的保荐机构,与2020年整体趋势较为一致的是,头部效应依然明显,海通证券(600837.SH)、中信证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三大券商保荐项目最多,合计有10家,占比逾三成。
年初被否数量增多
2月1日傍晚,深交所最新消息,终止对兴欣新材、咏声动漫、天彦通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3家企业均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今年以来,从过会率来看,IPO审核趋严显而易见。
1月20日,速达股份IPO被否,成为今年被否的首家IPO公司。1月28日,九恒条码IPO未能获得通过。期间还有汇川物联、百合医疗上会前夕被宣布暂缓审议;林华医疗被暂缓表决;鸿铭股份被取消审议;中超股份、中科晶上终止审核等。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年初A股IPO企业过会率偏低与去年曾有一批科创板IPO公司集中补中报,现下扎堆上会有一定关系。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直言,还是项目本身存在问题。注册制下,浑水摸鱼的多了,带病闯关的多了。
事实上,监管层近期多次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日前,《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以下简称《检查规定》)正式发布。2021年1月29日,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李维友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检查规定》,证监会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常态化开展问题导向及随机抽取,对首发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他说,在试点注册制的背景下,开展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有其必要性,有助于严格落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全面提升公司规范治理水平及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对首发企业实施现场检查,可以通过查阅调取相关基础材料,深入发行人现场开展穿透式重点检查,是对书面审核工作的必要补充,融易新媒体,有助于提升审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从源头上净化IPO市场环境。”证监会表示。
券商继续强者恒强
2021年1月,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依然显示出头部投行实力。事实上,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推进,2020年股权融资再迎大年,借此东风,券商赚得盆满钵满。
2020年共59家券商有IPO项目成功保荐,“分食”231.91亿元首发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头部券商占据大半江山。
Wind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领先于其他券商,各以39个项目位居2020年股权承销排行榜的前二名,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紧随其后,分列三、四、五名,各有30个、25个和23个项目首发上市。
从收入来看,前十名占据了IPO项目承销及保荐收入65.98%的市场份额。中信建投力压中信证券,获得26.15亿元。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第三、第四,首发主承销及保荐收入分获23.54亿元、21.07亿元和18.9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