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10 08:05:33来源:第一财经
一场沸沸扬扬的医疗事故风波,终究没能阻挡爱尔眼科(300015.SZ)股价上涨的步伐。短暂下跌后,爱尔眼科的市值又重新站上了3000亿关口。
头顶着民营医疗上市第一股的光环,2009年上市至今,爱尔眼科的市值,从不足40亿元,狂飙到最新的近3200亿元,累计飙涨近80倍。近一年来,公司市值便猛增了超过2000亿元。
就是一家如此规模的巨头,却始终难过盈利关。上市前就已成立的下属医院,对利润影响超过10%的有七家,2020年上半年在营业收入、利润中的占比,它们合计占比分别不到20%、40%。财务杠杆和资本运作首尾相接,“买买买”成了爱尔眼科盈利最主要的增长点。仅2017年以来,收购、新设的医院,就多达约160家。
然而,外延并购的效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除了少数几家外,在利润贡献较大的子公司中,罕有上市后收购而来的医院,部分医院收购之后还出现亏损。而大规模收购,也让爱尔眼科累积了巨额商誉,仅2018年、2019年两个会计年度就为此计提了减值4.2亿余元。
最近四年来,爱尔眼科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已达百亿元之巨。要继续依靠并购才能拉动业绩增长,在资金消耗巨大、并购资产经营不及预期的情况下,爱尔眼科将何以为继?
收购“撑大”的市值
1月6日,爱尔眼科盘中一度上摸73.16元,收盘上涨3.52%,报收于 71.49元,总市值达到2946.47亿元,基本收复新年第一个交易日的跌幅。而1月7日,该股更是暴涨超过8%,市值冲向3200亿。不仅市值,如今的爱尔眼科,无论是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与十一年前刚上市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公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底,爱尔眼科总资产5.43亿元,净资产3.09亿元。到了2020年9月底,其总资产、净资产已分别达到165.3亿元、95亿元,累计均增长了30倍以上,年均增长近300%。
规模急剧扩张的背后,是爱尔眼科持续不断的收购。2009年10月上市时,爱尔眼科共有21家分、子公司,其中眼科医院19家。到了2012年底,通过收购、自建,公司旗下医院数量增加到44家。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最近八年来,该公司医院数量年均增长20家以上,2020年底可能已经超过200家。
2009年至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11%、42.61%、 51.54%;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0.72%、30.08%、42.9%,但到了2012年,营收增速降至25.14%,净利润增长更是只有6.33%。此后两年的营收、净利润增速,也都维持在20%左右。
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表现出与医院数量共振的特点。上市前已经运营的医院,已经不足以支撑业绩增长需要。披露显示,2010年、2011年,爱尔眼科新增医院17家,2012年到2014年,新增23家,但收购的只有8家,剩余均为新建。
而上市前就已建成、利润占比较大的子公司或医院,继续拉动业绩显得颇为吃力。长沙、武汉、成都、沈阳、广州、衡阳、重庆七个城市的爱尔医院,多年来都是利润贡献10%以上的骨干医院,2009年上半年这七家医院营收合计约1.96亿元,合计占比超过70%;合计实现约4460万元的净利润,是扣除其他子公司亏损后的全部利润来源。
到了2020年上半年,上述七家医院的营业收入,合计达到7.6亿元左右,净利润近2.2亿元,虽然比上市前累计分别增长了近2.8倍、4倍,但增速明显低于整体营收、利润增长,且占比也分别下降到20%、40%以下。
如果没有持续进行规模扩张,仅凭原有医院的增速,显然难以支撑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从2014年开始,爱尔眼科出资9800 万元,发起成立了湖南爱尔中钰眼科医疗产业并购投资基金,至今已投资12家产业基金,2020年6月底的投资规模累计达到16.1亿元以上。
此后,爱尔眼科的扩张步伐愈发加快,特别是2017年以来,收购、新建的医院网点,累计达到138家,加上子公司新建的门诊部,合计数量超过160家,年均新增40家以上。这些新增的医院,除了新建部分,剩余都是收购而来。
年报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爱尔眼科就收购、新建了湖南湘潭、云南普洱等18家医院,以及31个门诊部和诊所,并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ISEC眼科集团,将后者的12家眼科及全科诊所纳入名下。2020年,该公司又通过定增,一口气是收购了30家医院,并以自有资金收购了陕西、云南的三家医院。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开始高歌猛进。2015年至2019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全部维持在30%以上,营业收入增速基本也都在25%以上。与2014年相比,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累计增长接近2.2倍。
并购资产业绩增长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