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6 17:10:01来源:互联网
在工商备案之后,水滴公司入股安心保险的投资,“卡”在了最终监管审批环节。
11月26日,《北京商报》的一篇报道,再次将水滴公司送上风口浪尖。
有知情人士透露,水滴公司的曲线入股策略最终没有通过监管审批。
对此,水滴公司方面极力反驳:
“交易流程还没有走完,因此市场上的一些传闻并无依据。我们将会依法合规地推进相关事宜,并及时披露进展情况。”
入股安心保险,手握险资,在手握互联网保险中介赛道的基础上将手伸向上游产品侧,是水滴公司改善估值的重要举措。
不过入股本身遭遇监管阻力,对于水滴的IPO计划及40亿美元估值目标,显然造成巨大压力。
本月,曾参与过中国人保回A、慧择网赴美上市的中金公司保险行业首席分析师田耽加入水滴公司,任公司战略总监和CEO特别助理。
水滴的赴美上市箭在弦上。预备讲给美股投资者的故事也已选定,水滴公司将对标美国联合健康集团。
如今,随着投资计划面临流产风险,水滴公司的“联合健康”梦正在遭遇阻力。
01 解构水滴
在8月的D轮融资后,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表达了对AI、大数据领域的前景关注。
给外界的印象是,水滴公司正在摆脱纯筹款工具的平台身份,转身向科技公司蜕变。
事实情况是,水滴公司上线了“水滴健康”APP,提供在线看病、预约体检、查体检报告等服务,同时也提供“免费领保险”入口。但相比之下,显然入股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动作来得更大。
但是,水滴站在一个并不占优势的时间点上。
在今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股东资质、实控人资质被列入严格管理名单中。
此前,水滴公司寻求一种“暗度陈仓”的方式收购北京通宇世纪科技有限公司,间接成为安心保险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1.284%。
如今,监管的铁幕落下,水滴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入股流程,来防止投资计划破产。
甚至事件本身震动了水滴公司的两大基本盘:水滴筹到底是公益设施还是商业工具?水滴互助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
事实上,银保监会曾发布一篇名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的文章,行文直指网络互助平台的系统性风险:
“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
与传统保险相比,网络互助平台的门槛更低,入驻甚至无需费用,其分摊扣款具备一定隐蔽性,用户侧的失去感更低。
而网络互助平台的宣传语,是“看病不求人”这类带有明显商业保险宣传意味的话术。
水滴互助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7日,平台已救助会员15896人,划拨救助款17.52亿元,截至9月30日的剩余互助金为3.61亿元。
也就是说,尽管水滴互助是按需分摊模式,但仍然会有数以亿计的资金停留在水滴公司的账面上。如果平台规模进一步扩张,其剩余互助金可能会更多。
就像蛋壳、OFO等诸多互联网平台一样,积攒自用户的庞大资金池留在平台手中,且很容易用于平台的进一步扩张。
更重要的是,随着平台规模增长和用户年龄增长,互助平台的用户增速将是递减的,而赔偿率将会持续走高。
一旦遭遇融资失败、互助用户增长停滞或其它黑天鹅事件,则易出现用户流出,已投保用户无法获得保障等风险。
从任何角度来看,互助平台模式本身均暴露出了其隐性风险:对申请互助用户审核不严,甚至诱导加入;扣款过于隐蔽,用户难以察觉;申请赔偿门槛较高等……
当平台处于红利期,各领域增长顺利时,业务固然呈现景气。一旦平台进入衰退,互助资金池本身面临着暴雷风险。
这或是此次水滴公司入股保险企业遭叫停的原因之一。
02 盈利谜题
风险的可控与否,取决于水滴的商业模式及增长前景。
相比之下,水滴公司的盈利模式,更像是辛巴等土味主播的直播带货。
在用户自然增长、社交关系主导的平台中,主播通过打低价牌、情感牌可以消解获客成本问题。
水滴公司也同理。
水滴的感情牌,则是通过水滴筹的引流能力,在捐款人亲眼目睹无钱治病的案例后,其购买保险的意愿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