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30 01:07:16来源:互联网
10月26日,工信部通报了131家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企业名单,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品会”,VIPS.US)旗下专业代购批发平台“唯代购”被列入其中。通报显示,“唯代购”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的问题,工信部要求尽快整改。
但唯品会方面似乎并未对此高度重视及积极回应整改。截至11月10日,工信部再次发布消息称,经复检,尚有60款App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唯代购”仍包括其中。就上述问题,《投资者网》以邮件方式致函唯品会,不过并未得到对方的回复。
上述违规行为并非新鲜事。除了工信部的通报外,11月25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官方通报称,唯品会、迅雷等88款App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问题。据悉,公布的“存在问题的App名单”显示,唯品会应用内集成多个可收集个人信息的第三方SDK,且未在隐私政策逐一说明以及是否向第三方共享信息。此举已侵害用户权益,存在Webview明文存储密码风险、Webview File同源策略绕过漏洞等安全隐患问题。
作为传统的特卖平台,唯品会自2008年成立以来,其首创的“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的电商模式吸引了大批顾客。凭借价格优势,唯品会一度成为阿里、京东之后的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然而,随着抖音、快手等积极构建电商体系,以及C2M的迅速兴起,没有抓住电商流量红利机会且在模式和管理上缺乏创新的唯品会,在电商巨头的不断挤压下,逐渐丧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易观分析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为18692亿元人民币,唯品会的市场份额仅占2.5%,远远落后于天猫和京东。
但唯品会有自己的理解,其财报称,第三季度净营收达232亿元人民币(约合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GMV突破383亿元人民币,这得益于唯品会用户数与订单数的强劲增长。唯品会平台总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36%和35%的背后,反映的是唯品会今年新推出的一系列营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尽管连续32个季度保持了盈利,但由于毛利率不高,唯品会需要长期将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有市场观点认为,一味地压缩成本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扩大用户规模、发展新的销售渠道成为了决定唯品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显然,唯品会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目前来看,唯品会采取的措施是加大广告营销力度、布局线下实体店。但就效果而言,并非十分理想。
消费金融牌照获批 效果几何仍未知
通过获取消费金融牌照来为公司业务加码,这是唯品会近期备受关注的事。
9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筹建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批复。
批复显示,银保监会同意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在四川省成都市筹建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审核股东资格、办理筹建事宜,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也就意味着,到2021年3月底,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便会出现在大众视野。
近年来,消费金融牌照炙手可热,成为各互联网企业争抢的重点。
事实上,唯品会早在2018年就提出筹建消费金融公司。时隔两年,终于等来了消费金融牌照,可以看出唯品会十分渴望通过这张“入场券”重获主流“赛道”的竞争力,但这张迟来的消金牌照对唯品金融业务有多大助力尚未可知。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互联网金融资深研究者江瀚向《投资者网》表示,“唯品会拿到消费金融牌照可能在现在来看只能说是一个还不错的一个选择,但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市场看到这次蚂蚁因为暂停上市之后,实际上,对于互联网公司未来在消费金融这条路上怎么走,整个市场上面有很多的讨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拿到了相关牌照,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唯品会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的一个市场前景。”
过去数年,国内互联网金融高速成长。尽管以淘宝、京东为首的电商巨头率先推出的花呗、白条等金融服务,证明“电商+金融”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江瀚表示,“对于唯品会来说,原来蚂蚁、京东数科等代表的企业,他们所探索出来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一定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甚至有可能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全新的利润增长点。”。
江瀚认为,“360数科、蚂蚁金服,包括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里的这些公司,的确获取了不少利润,但是整个市场的发展前景,在这次蚂蚁暂停上市之后,实际上都存在较大的未知数。未来,随着国家对市场的逐渐规范,消费金融到底该向何处去其实还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至少目前来看,金融业务对唯品会的支持仍然较小。根据唯品会2019年年报,期内营收为929.9亿元,而金融业务收入约3亿元,营收占比仅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