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5 09:17:44来源:互联网
10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行全面部署。
在11月19日举行的“2020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落地工作发声。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先后落地,改革第三步——全市场注册制将适时稳步推进。注册制之下,企业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也稳步提升。后续改革将继续坚持三个原则,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推动各方主体归位尽责,提升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化水平,为资本市场引入源头活水。”孙念瑞表示。
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针对《意见》要求,孙念瑞表示要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目标。上市公司监管首先要做到“提高一个认识”,同时“把好两个关口”。
事实上,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是真实披露信息、稳健合规经营的根基。孙念瑞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双轮驱动”,全面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用1~2年时间,一方面,督促公司和“关键少数”对照问题清单,认真自查、积极整改,强化公司治理底线要求;另一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相关规则体系,倡导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推动上市公司形成长效机制。
在孙念瑞看来,注册制改革和退出机制改革是两项相辅相成的改革,对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口。而这个出口就是资本市场退出机制。
孙念瑞介绍,证监会将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上市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盘活存量、出清不良资产,实现市场优胜劣汰、新陈代谢。下一步,将优化退市标准,把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改为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总体思路是不简单考察企业盈利性,而是同时注重持续经营能力。退市的指向性更符合注册制要求,亏损与否不是资本市场入口和出口的关注点,退市监管更关注“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能够得到及时出清。退市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要解决存量上市公司问题。
据其介绍,2019年以来,证监会将完善退市制度作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出。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近两年强制退市共25家,超过了2006年以来强制退市数量的总和。
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财务造假等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孙念瑞表示,落实“零容忍”要求,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国务院金融委五次召开会议,强调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从严查处了康美药业、獐子岛、康得新等一批市场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案件。
此外,今年3月新证券法实施后,违法责任大幅提高,罚金上限从最高6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刑法》修订也将对欺诈发行、违规披露信息罪提高刑罚,并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责任。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相关单位,用好用足法律规定,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做好“行刑”衔接,完善民事诉讼和赔偿制度,形成立体追责体系,大幅提高相关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成本。
孙念瑞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按照“控增量、消存量”的原则,会同银保监、各级政府部门,加强风险监测,推进场内和场外一致性监管,畅通风险化解渠道,打好质押风险化解攻坚战的“下半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涉及质押的公司家数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比例已降至68%,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高比例质押公司从高峰时的702家降至380家以内,融易新媒体,风险化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某券商人士指出,继前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文件的出台,近期有关部门的发言,无疑表明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提质的决心。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将有利于促进资产端与资金端的良性循环,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双循环发展:一是进、退优化之下定价机制将为有效;二是优质资产增多将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