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4 13:03:06来源:融易新媒体
早年曾在新三板挂牌的三孚新科选择在沪市科创板上市,然而其财务数据的不准确性很可能成为其上市途中的拦路虎,究其原因,这或与公司在短期内多次引入财务投资者并急于寻求上市退出有一定关联。
近日,已经从新三板摘牌的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孚新科”)发布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在科创板首发上市。本次IPO拟募集2.6亿元,除了有9555万元拟投资于“替代氰化电镀的高密度铜电镀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之外,其余部分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分析该公司招股书,《红周刊》记者发现其在报告期(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内,曾多次引入财务投资者,致使股权价格不断攀升。在外来资金介入下,规模虽然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同时也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压力和首发上市紧迫性。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或为达到顺利上市目的,公司有可能对自己的采销和营收数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结果却导致了相关数据在财务勾稽关系上的不匹配。
公司与财务投资者或有私下协议
三孚新科的前身是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孚有限”),作为广州市三孚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广州三孚”)的全资子公司,其于2009年4月设立。当时,实际控制人上官文龙、瞿承红夫妇将广州三孚的资产、业务和人员全部“装入”了三孚有限,并于2014年8月将广州三孚注销。
2017年9月,三孚新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设立“三孚新材1号”作为员工持股平台,并以每股3元的价格向其增发了420万股。然而,仅过去3个月,公司就拆除员工持股资管计划,并在同年12月1日通过新设立的迪振投资以原价格每股3元承接了这420万股股份。
2017年12月17日,公司第一次引进财务投资者,以每股4.64元的价格向粤科投资增发了517.2174万股。很明显,对财务投资者索要的价格要比原来员工持股计划的3元/股要高出很多。此后的2018年11月和12月,实控人上官文龙又引进了两个财务投资者,即分别向创钰铭晨、中小基金两家机构转让股份,此时股权转让价格已经涨至7.73元/股,比2017年12月第一次引进财务投资者的4.64元上涨了66.59%。
在此期间,三孚新科的营业收入虽然从2017年的1.49亿元增至2018年的1.88亿元,增幅为26.57%,但每股收益却从2017年的0.50元下降至2018年的0.48元。很显然,股权转让单价变化与业绩变化是反向而驰的。
2019年1月,三孚新科再次引入财务投资者,这距离上次转让仅过一个月时间,这次向宏大广誉增发240.744万股,增发价格上升至8.20元/股,股价增幅6.08%。同年8月,公司又引进了宁波中哲和君瓴盈泰两个财务投资者,这次的增发价格提升至9.76元,股价再次上升19.08%。至此,距离2017年9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不到两年时间,公司股权单价已从3元涨到了9.76元,上涨225.33%,而同期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从2017年的0.28亿元上升至2019年末的0.35亿元,增幅25%左右。
从上述增资与股权转让的“操作”看,三孚新科在短期内多次引入财务投资者,每次引入都使得股权单价出现大幅上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投资者跟战略投资者不同,他们更关注财务上的收益和回报,而非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往往会在适当的时点通过转让股权套现走人,往往会在投入初始时与大股东签订对赌协议。
事实上,三孚新科引进的这几个财务投资者也确实曾经跟实控人上官文龙、瞿承红夫妇签订过对赌协议,只不过在三孚新科最新发布的招股书中,公司表示历史上签署的这些对赌协议已经清理完成,已经不存在其他对赌协议等特殊协议或安排了。然而让人担忧的是,招股书虽然作出如此说明,但这些财务投资者何时以何种形式退出却仍是悬念,毕竟财务投资者更多的是为利而来。
财务数据无法支撑原材料采购
招股书披露,原材料占三孚新科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在报告期内平均为93.68%,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这突显原材料在成本结构中的重要性,理论上,公司在采购过程中应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才对,可事实上,三孚新科报告期内采购数据的真实性却令人生疑。
2019年,三孚新科全年的主要原材料采购额为7782.57万元,占当年原材料采购总额的60.52%(如表1所示),由此推算出,2019年原材料采购总额有12859.50万元。在此基础上,以月均采购额按各月份所适用的16%或13%增值税税率来测算进项税额,可知相关税额为1768.18万元。综合起来,2019年三孚新科的原材料含税采购总额达到了14627.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