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5 10:24:00来源:融易新媒体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和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
8月29日,“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人民网主办,人民在线承办,爱尔眼科协办,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提供学术支持。本届论坛以国民视觉健康为主题,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汇聚政府、医院、企业、学校、在线视听app等多方人士,通过现场主旨演讲、嘉宾对话等形式,聚焦国民视觉健康,共话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新举措。
会上,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咨询事业部项目总监、主任舆情分析师芦珊发布《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随机抽取8759名云夹的活跃用户的超6879万条有效数据,对2020年青少年用眼行为、认知情况、用眼光线等方面进行研究。《报告》聚焦近视人群的低龄化发展趋势、近视防控的情绪图谱、近视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智能科技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四个方面的内容,助力公众对视觉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进一步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青少年近视舆情传播呈现“日历效应” “爱眼日”成科普深度宣传场景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7月,17.7%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距离低于33cm的标准线,75.3%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时长超过2小时。同时,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华东、西北、华北、华中等不同区域青少年用眼时长均超出标准1倍有余,户外有效暴露时长均严重不足。《报告》建议,户外活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需保持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从整体传播态势来看,青少年近视舆情传播呈现出“日历效应”,暑期成为青少年近视舆情传播不断走高的时间聚集点,“爱眼日”也成为舆论聚焦青少年近视情况及相关科普信息深度传播场景的重要时间节点。从舆情传播特征来看,“近视”已经具有对某些现象、行为的指代作用,成为具有共情效应的传播关键词。
刻板印象与认知误区不可忽视 科技成为近视防控的强力支持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及在线教育异军突起,各类网课成为陪伴青少年的重要“学习工具”,网课相关话题的讨论呈现高涨趋势,其中,与青少年用眼健康相关信息约占9%,网课带来的青少年视力问题引发社会关注。8月初,一些准大学生在高考结束后“扎堆儿”做近视手术,多个医院眼科门诊量翻倍,手术热潮下,媒体大力呼吁学生及家长理性手术。
《报告》还聚焦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刻板印象,通过对市场上近视治疗“神器”“治愈”“降低度数”等不当广告宣传词以及一些合规的医疗技术的相关谣言等分析,多方面解读近视防控的认知误区及谣言传播。
目前,我国应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危机的政策层次日益提高,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频频出台,近视防控体系化建设快速推进,智能科技也为青少年近视防控、矫正、医治提供了最新方案。未来还需更进一步整合省市县、“家庭-校园-社会”、中医及西医、大数据及信息化监测等力量,共同为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