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5 15:20:56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报记者方超童海华上海报道
“观印象核心竞争力缺失,业务一盘死棋的情况下,三湘未来何去何从?”近日,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000863.SZ,以下简称“三湘印象”)受到投资者如此发问。
三湘印象面临的尴尬或不仅如此,日前,其就深交所《关于对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进行回复,涉及观印象商誉减值、燕郊地块进展等事项,而这已经是三湘印象连续第二年收到年报问询函。
除此之外,转型文旅已久的三湘印象,却仍然难言成功。其2019年年报显示,文化演艺业务收入占比仅为3.69%,连续三年下滑,而其几年前筹划的“最忆韶山冲”等项目期间仍然处于制作中。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致函三湘印象,其回复称,文化演艺收入因每个项目实际运作情况不同而各有差异。至于接连收到年报问询函,其解释称,“问询函是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工作函件,近几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发函频次均有显著提升”。
文旅营收下滑
从2015年确立“房地产+文化”的双主业格局至今,三湘印象的文化演艺业务收入近几年却越来越少。
三湘印象官网显示,其成立于1996年,天眼查显示其实控人为黄辉,于2012年8月通过借壳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6年5月公司完成对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打造“文化+地产”双主业经营模式。
将时间拨回到2015年,该年7月,三湘印象对外公告称,为实现“地产+文化”的全面转型发展战略,其以溢价18.64倍作价19亿元收购观印象100%股权,而这笔跨界交易于次年6月完成,观印象成为三湘股份全资子公司。
至于观印象,其前身是IDG资本联手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中国著名导演设立的北京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实景演出和情景体验剧的创领者,目前打造了“最忆”“印象”“又见”和“归来”四大文旅演艺高端品牌。
名导背景、资本加持、大手笔收购……尽管光环围绕,然而三湘印象似乎并未打好“‘文化+地产’双主业经营”这副牌。
Wind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三湘印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05亿元、24.74亿元、16.33亿元、19.8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05亿元、2.65亿元、-4.56亿元、2.82亿元,经营业绩堪称“过山车”。
进一步梳理可发现,2016年~2019年,其文化演艺收入分别为1.93亿元、3.49亿元、0.76亿元、0.73亿元,占三湘印象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88%、14.11%、4.65%、3.69%,除了2017年的高光时刻外,三湘印象文化演艺业务收入在此后逐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文化演艺业务营收下滑现象,深交所在2019年就在《关于对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中,要求三湘印象予以解释。
彼时,三湘印象回复称,由于国家加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相关管理政策,在2018年以后,政府投资意愿降低,“由于观印象主营的文旅项目的投资主体大多为地方政府背景的投资平台,宏观环境变化对观印象业务发展的影响较大,导致观印象2018年签约数量和在洽项目数量下降”,此外,三湘印象还称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等因素导致业绩下滑。
针对近年来文化演艺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逐步下降的原因,三湘印象回复记者称,“文化演艺收入因每个项目实际运作情况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对于近年来的转型成效等问题,三湘印象并未予以正面回复。
梳理可发现,文旅板块此前曾迎来投资的高峰期,尤其是地产行业跨界进入者最为引人注目,但几年时间过去了,无论是中弘股份,还是山水文园,跨界成效似乎并不乐观。
但三湘印象此前披露的2020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1.5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9.31%,而观印象制作收入达1.2亿元,高于2019年全年的文化演艺营收。
不过,由于疫情影响,国内的文旅项目此前受冲击较大,而梳理可发现,票房收入占观印象总营收的比例较大,2018年观印象该部分收入达4959.74万元,占其总营收的比例为62.92%。
三湘印象对此回复称,由于疫情造成的演艺停摆等情形,对于观印象的影响相对可控,文旅行业具有极强敏感性的同时,也有极强的韧性,从之前类似的疫情发展轨迹来看,疫情一旦缓解,将会有序甚至报复性释放。
项目公演推迟
除了难以言说的转型成效外,三湘印象重点打造的某些文化演艺项目,似乎进展也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