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1 18:12:34来源:融易新媒体
6月18日,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对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100个城市营商环境进行全景扫描及分析评价,这是疫后首份全国性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以下为报告摘要。
【要点速览】
根据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武汉市、南京市、天津市、成都市、苏州市;省会城市中,广州市排名第一;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深圳的营商环境居首;报告选取的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列第一梯队。
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对经济发展助力最大,创新环境次之。在后疫情时代,针对企业关注度高的市场环境、监管执法和法治保障环境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更有助于企业走出困境,提升其政策获得感。
市场环境中,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最高,人才供给次之。金融环境、人才环境在要素环境中有重要地位,以及对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起关键作用。
企业对税收社保环境的关注度仍然最高。近年来尽管出台了减税降费政策,但后疫情时代企业对于减税降费的政策仍最为期待,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直接救助力度和政策的落实力度,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突破口。
不同城市之间创新环境的差距最大。创新环境已成为决定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对于商务部门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对城管部门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报告梳理出对于企业影响相对直接、支持力度较大、出台时间较早的“十大点赞政策”,如果能大力推广和普及,必将有助于经济活力的恢复。
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摘要)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短期冲击,而经济恢复则是对各地营商环境的一次重大考验,全面客观地评估、有针对性地优化各地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复工复产、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与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
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标志着营商环境建设进入到法治化新阶段,营商环境优化的方向、总体方案和思路已经确定,后续的落实、评价和改革是未来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依据《条例》的精神和要求,我们对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加入了政务服务环境、执法监管和法治保障环境,以更全面地评价改革措施的落实程度和营商环境的改善效果,更有利于巩固营商环境改革成果,为推动疫后经济全面恢复、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政府和企业决策优化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参考。
一、2020年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介绍
根据上述《条例》的精神和要求,我们将2020年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调整为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环境、监管执法与法治保障环境、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等五个一级指标。其中,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客观指标,占比为60%,包括21个二级指标;监管执法与法治保障环境、政务服务环境为主观指标,占比40%。主客观指标相结合,以期更为全面地反映各城市的综合营商环境状况。
2020年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打破了软硬环境的划分,进一步聚焦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其中,市场环境既包括人才、金融等要素环境,以及市场规模等经营层面的市场环境指标,还包括“放管服”背景下,反映放宽市场准入落实效果的指标,比如民营企业活跃度、外资企业活跃度等。
创新环境包括基础研究、企业创新力、技术成果储备和信息赋能度四个方面,既包括企业的创新活力、技术专利的授权、发明等成果性指标,也包括地方政府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等提升创新潜力的指标,以及传统产业进行信息融合、赋能和转型的便利度指标,致力于反映一个城市全方位的创新环境。
为了更好地反映城市对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吸引人才的综合支持程度,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还将生活环境纳入考量范畴,包括就学便利度、就医便利度、文化氛围,以及近年来人们颇为关注的空气质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