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0 08:52:09来源:融易新媒体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延续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势头,与新动能相关的领域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前两个月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不过,随着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四月份经济运行持续改善,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完备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市场规模等优势的支撑,更彰显了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与韧劲。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成为我国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底气,也为未来的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动力。
经济发展韧性愈发强劲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位居世界前茅,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这是2019年我国交出的“成绩单”。骄人数据的背后,凝聚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也是大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的彰显。
2019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和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继续增强。
从总量上看,我国GDP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从增速上看,GDP比上年增长6.1%,符合6%至6.5%的预期目标,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更是稳居第一。
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标看,就业扩大,物价总体稳定。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0.8%。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至5.3%之间,低于5.5%左右预期目标。市场价格涨幅总体温和。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低于全年预期目标。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经济在受到短暂冲击后,迅速开始恢复,展示出了愈发强劲的韧性。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也在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综合竞争优势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打得越来越扎实,抵御短期冲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9年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工业持续发展,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服务业增势较好,比上年增长6.9%。交通运输设施不断完善,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占全球高铁里程三分之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信息通信发展步伐加快,5G商用稳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些都将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提供稳健而有效的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生态改善、国防巩固,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感慨地说。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之源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后,我国在国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的情况下,与各国共享防疫经验,提供防护物资援助,为全球抗疫作出了积极贡献。而这,也得益于我国不断增厚的“家底”。
201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全球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规模约15亿人。随着总人口达到14亿的中国步入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国家行列,全球在这个行列的人口规模将接近30亿人。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我国作为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我们还要看到,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方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贸发展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