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24 20:17:58来源:融易新媒体
3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外汇局副局长宣昌能等出席会议,介绍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议指出,疫情对通胀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中国不具备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总体保持稳定;对有条件的保险公司适当放宽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限制。
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欧美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市已经平均下跌30%左右。对此,陈雨露指出,目前断定全球进入金融经济危机为时尚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发生之后,中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考验。下一阶段,央行将分阶段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预估二季度经济显著改善
最近,美联储迅速把利率下限降到0,而且重启了QE,在此情形下,降息和降准在我国是不是还有空间?怎么防范输入性的金融风险?这些问题颇受关注。
发布会现场,陈雨露在介绍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方向时提到,要继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此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不断下行。要积极引导银行体系适当让利给实体经济。实际上,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的政策以及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实体经济已经在边际改善。目前从3月份以来所掌握的支付结算数据,包括存贷款数据动态来看,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估计在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会出现显著改善,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附近。
数据显示,2020年3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与上月相比保持不变。对此,有分析认为,上个月1年期LPR出现了10BP的大幅降低,在下次LPR降低之前必然需要一段“蓄力”期,让银行可以充分调整自身的经营行为以适应LPR的变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虽然3月LPR保持不变,但市场实际贷款利率是在下降的:一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于优质重点企业,银行可能在LPR基准的水平上进一步让利;二是针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银行业积极行动,除了捐款捐物等社会责任外,还增大了信贷投放支持,同时以优惠的实际利率给企业提供融资。
对于3月LPR未继续下降,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第一,3月16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期限为1年,利率保持3.15%未变,LPR主要挂钩1年期MLF,MLF操作利率未变,融易新媒体,因此LPR也未下行。第二,近段时间央行通过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业加大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支持,贷款利率已有明显下降。第三,目前银行负债成本较大,疫情期间通过优惠利率、减免利息等措施加大对企业和个人让利,对银行盈利增长造成影响,从而使得LPR难以继续下行。
商品供给正在逐步改善
疫情发生以来,央行通过准确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来提供短期和中长期的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果断如期开市之后持续平稳运行。及时设立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和增加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力精准地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业。此外,央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对疫情发生之后受影响比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给予展期和续贷,帮助这些企业保持现金流稳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央行还积极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陈雨露表示,上述组合拳正在产生显著成效,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金融市场预期稳定,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也为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活动逐步改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2月CPI同比上涨5.3%。对此,陈雨露解释,这既有结构性因素的拉动,同时又叠加了疫情对供给的影响。他认为,疫情对供给的影响、对通胀的影响可能还会短期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民经济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产会逐渐跟上来,商品供给正在逐步改善。物价能不能稳定,还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基本平衡的,不存在长期通胀或者通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