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9:06:13来源:融易新媒体
沙特人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由其倡导建立并平稳运行了近4年的石油减产联盟“欧佩克+”,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迅速滑向“土崩瓦解”的边缘。
3月6日,“欧佩克+”新一轮减产谈判破裂,俄罗斯“强硬拒绝”承担50万桶/日的减产份额,随后沙特迅速启动“价格战”,向其所有原油买家开出史无前例的折扣,当日国际油价应声暴跌30%至30美元/桶附近,将国际油市推入了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黑暗时刻”。
4天之后,沙特宣布将原油产量由当前的970万桶/日大幅提高至1230万桶/日,融易新媒体,并强调所有欧佩克产油国都将维持甚至提高市场份额;俄罗斯方面随即回应称,俄罗斯有能力将产量提高50万桶/日至创纪录的1180万桶/日。
《华盛顿邮报》指出,这场因减产计划谈崩而引发的“价格战”,是一场产油国之间代价高昂的赌局。《莫斯科时报》撰文称,国际油市将不可避免地忍受一段“流血”的日子,这同时也是一场对政治神经和财政储备的考验,产油国们“谁先眨眼谁就输”。
减产联盟的内战对国际油市的“杀伤力”显而易见,期间美股20年来的首次熔断更让各方意识到,它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油市,不少观察人士甚至认为它有可能再次引发全球化的经济危机。那么,此次“欧佩克+”谈判崩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价格战”到底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未来的“欧佩克+”以及国际油市又将走向何方?
(文丨本报记者 王林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