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3 22:23:59来源:融易新媒体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 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特别节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蓝皮书》线上发布会于今日下午举行。本次发布会是中国经济网、中国平安、平安银行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号召,融易新媒体,以及中国银保监会组织开展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而举办的一场重磅线上活动。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厦门分行内控经理吴桂丹就金融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出了解答。
近来面对疫情冲击,很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抗疫专项理财产品,多数消费者可能也因为疫情影响更加重视财产的支配和未来保障的问题,但也容易在慌乱中做出一些激进的投资选择。
吴桂丹称,平安银行一直倡导消费者应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适合的理财产品。近年来,平安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使产品销售流程和“双录”有效衔接,实现了银行业务人员销售资质系统化管理、客户风险偏好与产品风险等级相匹配以及银行产品销售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化管理,为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提供了更贴心的守护,让消费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理财产品选择要考虑的因素,结合个体的情况匹配更加合适的产品。
吴桂丹提醒消费者,面对此次疫情的冲击,投资者在以后的投资计划中还应把“不可抗力”因素考虑进去,在投资时应保障自己的资金流动性,留存一定的先进类资产以保障特殊情况下的日常生活开支。选择产品时,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投资者应选择更为稳健、具有避险性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