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4 15:18:13来源:融易新媒体
近日,位于上海闵行区吴中路商圈的爱琴海购物公园迎来开业2周年。
当天,商场门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但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前,爱琴海购物公园还被称为“魔都第一烂尾楼”,上海虹桥商贸城就是它的第一个名字。
事实上,在上海,还有不少烂尾楼盘不似爱琴海购物公园那般幸运,仍藏身于各大繁华地段,成为这个国际大都市多年未愈的伤疤。
烂尾楼形成的原因众多,但一般而言,资金多是这些项目最终烂尾的命门。2019年以来,由于融资政策收紧、楼市下行致去化困难等原因,房地产开发商大面积破产,在建工程因资金紧张而中止,甚至进入拍卖程序的数量剧增,令整个楼市不寒而栗,烂尾楼的生存现状也再次引发市场的极大关注。
为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走访沪上几大知名烂尾楼,试图近距离了解这些承载着上海记忆的城市角落。
1 爱琴海购物公园
最大烂尾楼满血复活
有幸得以被盘活的“魔都第一烂尾楼”,其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
这一年4月,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下属村集体企业上海虹西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虹西公司”),因延安西路高架工程拆迁获得位于吴中路、虹井路口面积为82695平方米的划拨企业安置用地。
2000年,虹西公司与来自新加坡的投资商亚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以合资公司上海港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港虹公司”)的名义开发建设上海虹桥商贸城,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计划建造成“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其中,虹西公司提供土地使用权,亚太公司提供资金。
直到今天,爱琴海购物公园的体量仍在上海商业项目中位列第一。
但不久之后,该项目就由于资金链断裂,于2003年4月意外停工导致烂尾,随后又经过数次转手,其间也曾数次传出复工消息,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2007年底,香港胜南实业有限公司和项目土地持有者虹西公司联手成立上海成城购物广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项目改名为“上海成城购物广场”,计划于2008年年初复工,2010年全面开业。
然而,到2008年12月,项目依然没有复工的迹象。
2010年10月,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新华传媒为项目带来了新的曙光。其以“财务资助”的形式,斥资13.2亿元间接持有成城项目70%的经营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第二轮转手中,上海成城购物广场未动“一兵一卒”,但按照70%股权来推算,该项目价值已经达到19亿元左右,近乎为2007年的20倍。短短三年,增幅惊人。
估值增值后不久,该项目再次传出转手消息。2011年4月,以运作“红星美凯龙”家居MALL出名的红星集团,以第三方投资者身份,斥资5.7亿元进驻该项目,并凭借45%的持股比例摇身成为该项目的最大股东。
彼时,多家证券公司在分析报告中均对新华传媒引入红星集团的举动投赞成票,并称:“根据对周边地价、物业价值的分析,该项目建设完成后的价值,有望达到70亿元。”
在一系列股权转让完成后,新华传媒、澳宇投资、红星集团分别持有管理公司40%、15%、45%的股权。至此,烂尾十余年的项目终于再次迎来了盘活的希望。
兜兜转转,到了2017年底,上海成城购物广场改名“爱琴海购物公园”,并正式开业,在历经近20个年头后成为了上海烂尾楼成功“满血复活”的典型案例。
“‘转手必赚’是这些项目能否被盘活的关键所在。”平安证券一名资深分析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烂尾项目的增值前景被不少国内外投行所看重,逢低拿下待行情转好寻机转让,获利颇丰。
2 黄金置地大厦 最贵烂尾楼出路难寻
相比爱琴海购物公园的满血复活,上海另一个著名烂尾项目——黄金置地大厦却始终未见前路。
斥资超8亿元打造的黄金置地大厦地处全国金融中心陆家嘴核心区域,占地超1万平方米,是当之无愧的沪上单价最贵烂尾楼。
大楼的外立面早已完工,倘若是白天,若不注意紧锁的大门和围墙,这里似乎与周围并无区别。然而,一到晚上,在黄浦江畔繁华的灯火中,仅有黄金置地大厦一栋大楼漆黑一片,透露出一丝冬日里的阴冷气息。
公开资料显示,黄金置地大厦属于浦东新区最早开发建设的大型商业项目之一,最初由上海黄金置地有限公司(下称“黄金置地公司”)开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日期是1999年6月。开发商为印尼籍华人王恒心(HENRY ONGGO),曾与印尼前首富林绍良、印尼华人企业集团“金光集团”创办人及前董事长黄奕聪等同为印尼中华商总会永远荣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