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15:52:15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报记者 陆宇航
随着银保监会下发《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行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再次得到政策鼓励,继而进一步与核心企业等合作搭建服务上下游链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完善风控技术和模型,创新发展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在线审批和放款,更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可以看到,各类型银行把金融科技前沿成果运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步伐明显提速。把自身定位为互联网交易银行的众邦银行,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围绕供应链产业生态圈开展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9月底,众邦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360亿元,服务的个人、小微客户数则超过900万。
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众邦银行行长程峰阐述了民营银行布局供应链金融的优势,特别是对发力该领域背后的金融科技及产业互联网等关键要素进行了详尽解读,并分享了该行探索供应链金融的“独门秘诀”和最新动向。
《金融时报》记者:相比其他类型的银行,您认为民营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领域利弊何在?如何才能扬长避短?
程峰: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补位者,民营银行并不是要与其他类型银行“正面交锋”,而是要进行差异化经营,共同服务好整个市场。差异化经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务客群,另一个是服务模式。
首先,传统商业银行做供应链金融往往依靠核心企业担保,通常只辐射到核心企业所在供应链上下游的第一圈和第二圈,企业类型也多为中小企业。而民营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则是在产业链的第三圈、第四圈,是更广大的、以往未被覆盖到的小微企业,这是服务客群的差异化。
其次,传统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在实现形式上主要是离线金融,主要依赖核心企业、营业网点、客户经理所组成的线下重资产模式进行服务;而在场景金融和在线金融领域大行其道、全面渗透到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民营银行,融易新媒体,依靠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所搭建的科技体系、风控体系和运营体系来服务小微企业。
民营银行之所以能做到差异化经营,主要得益于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众邦银行为例,为更好地服务产业互联网上各类场景的小微企业,民营银行摒弃传统银行的IOE架构,建立了“传统核心+互联网核心”的双核心系统,不仅满足了银行的基础金融服务需要,更能快速实现与交易场景的连接,进而输出金融服务能力。
说到扬长避短,众邦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战略级业务,并将所有资源都聚焦在一点,就是要将民营银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长处发挥到极致,真正打通实体产业的“毛细血管”,让金融活水流向以往未覆盖到的节点,解决小微客户融资“最后一分钟”的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金融科技为众邦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打开了哪些可能性?在科技转型已成为银行共识的当下,应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程峰:作为一行一店、经营时间尚短的民营银行,我们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获客、风控和运营的三大挑战,而金融科技为解决这三大挑战提供了有效手段。
首先是获客。众邦银行依托产业互联网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出华中地区首家开放银行,并打造B2B2C开放平台,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无缝嵌入产业生态的交易场景,通过可搭建组件式、模块化的技术应用,实现“即插即用”。同时还推出“E账通”体系金融输出平台,打通E账通与本行I类户和II类户,把业务和场景连接起来,并整合信贷产品,形成标准化可输出产品,高效切入合作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触达供应链全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将银行“开在”场景中。
其次是风控。众邦银行从开业之初就组建了自己的大数据风控团队,并自主研发了集反欺诈神经网络、生物雷达和智能建模于一体的“倚天”智能风控决策平台。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们已获得5项风控人工智能专利,申报了4项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评分专利。
再次是运营。为保证金融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快速迭代、业务高并发的特点,众邦银行在科技研发层面提出了项目敏捷化、产品组件化、业务标准化和架构平台化的“四化”建设,同时还独创了“五角星”敏捷工作机制,将风险、产品、运营、科技和业务人员置于一个项目单元中,全面发挥民营银行组织灵活、决策链短的优势,绝大部分项目只需15天至20天就能完成。
要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应该在两个层面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