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01 13:20:02来源:法治日报
无奈之下,他给代购转去了上述费用,也收到了代购邮寄过来的月饼,但那是一盒劣质月饼,和宣传的完全不一样。除此之外,快递的收款方式遭改为“到货付款”,他又多付了一份快递费。
就这样,一盒月饼,李阳前前后后花费了328元。
当李阳再次想跟代购理论时,却发现已经遭对方拉黑。他意识到自己被遇了骗局,随即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有过这种遭骗经历的网友不在少数。李阳尝试在某社交平台上投诉该账号,但截至发稿前,他仍未收到平台回复。
“节日氛围容易降低群众的防范心理,非法分子试图通过广撒网实施诈骗。”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告诉记者。
常莎以上述“中秋豪礼”诈骗举例说,这类诈骗一般有三步陷阱:诈骗分子首先通过大量邮寄快递,内置领取礼品的卡片及二维码,以此作为诱饵广泛撒网;一旦有人出于好奇扫描二维码,便会遭诱骗加入群聊或下载指定App,通过小额返利进一步消除受害者戒备心理;诈骗分子随即发布刷单任务,先给予小额佣金作为诱饵,后引诱受害者加大投入,最终以各种理由拒绝提现,融易新媒体消息,直至受害者发现遭骗。
“对于来历不明的快递包裹、二维码或链接,切勿随意扫描或点击,以免泄露个人信息,被受经济损失。”常莎说,作为消费者,应当有反诈意识,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轻信陌生短信或来电;应当通过官方渠道与商家取得联系或核实情况;最好在手机上下载官方反诈App,及时知晓最新骗局。
对于如何治理涉节日骗局,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从顶层制度层面,依法完善诈骗等相关非法行为的认定,厘清各部门监管职责分工,尤其需要关注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市场主体的信息保护责任,筑牢消费者信息保护的“防火墙”;从究竟制度层面,设立专门的举报投诉渠道,建立快速处理机制等方式,确保消费者被遇诈骗之后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