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0 11:21:25来源:互联网
本报记者李文见习记者余俊毅
今年以来,港股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1月份港股南下资金达到3202.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也使得港股ETF产品备受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5月17日,市场上有三类共计九只港股科技类指数产品获证监会批准。三类指数分别是中证港股通科技ETF、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中证香港科技ETF(QDII)。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获批的港股科技类ETF对标的股票板块可以说是港股中“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其中有不少从美国市场回归的中概股,此前境内投资者很难参与这类股票的投资,但现在就可以通过ETF参与了。可以看到这些ETF对标的股票算是最核心且最具成长性的公司,也受到投资者的认可和追捧。因此基金公司布局港股科技指数的意愿较高。
具体来看,这九只获批产品分属九家公募基金。其中景顺长城、华泰柏瑞、鹏华、国泰、海富通基金获批的产品属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其投资标的均为港股通,样本上限为50只;招商和南方基金产品跟踪中证香港科技ETF(QDII),成分股不限于港股通,样本数量不得超过50只;平安、银华基金产品为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类,港股通标的的样本上限30只。
据了解该类科技指数一般为完全被动式指数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即按照成分股在标的指数中的基准权重来构建指数化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分股及其权重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记者还发现,在此前的5月6日,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六只内地ETF产品也同样获批,分属六家公募基金。分别是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华安基金和大成基金。这六家公募基金相继申报了恒生科技ETF,该类产品均为QDII契约型开放基金。
据了解,内地投资者目前可以通过认购符合“基金互认”资格的香港注册基金,或者在内地证券交易所申购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方式,投资到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被动式基金产品。多只科技ETF集中获批,无疑将为港股新经济上市公司拓宽投资渠道,同时也为散户参与港股新经济公司提供了多一种渠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月多只港股ETF集中获批,说明金融机构在着力打通港股投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港股科技股的渠道。同时,由于一些科技股从美股回到港股上市,ETF也为港股引入流动性。而ETF的优势在于,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费率低,被动投资不受主观影响,分散投资分散风险。其意义在于拓宽内地投资人投资渠道,为港股带来流动性增量。
对于目前港股市场是否会成为公募基金新的掘金地,盘和林认为,公募基金的主力市场一直是A股,但是A股互联网企业比较稀缺。过去二十年,是互联网时代,内地股市投资人没有分到互联网发展红利。所以此时公募基金集中发行ETF,是补足这份投资渠道的缺憾。公募基金的确关注港股,尤其是港股中的互联网数字经济上市公司。
“南下资金配置增加将是持续性的,但由于跨境市场的认知不同,内地资金南下如今依然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南下的渠道会越来越多,但也不只是南下,也可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资本市场拓宽互联互通的渠道,可以看出对外投资渠道拓宽整体是起步阶段,并不局限于港股市场。市场对港股科技股普遍抱有乐观态度,新经济在当下和未来,都是中国经济重要支柱。”盘和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