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3 19:05:33来源: 证券时报
年初以来,银行严查个人经营贷流入楼市,风控门槛的提高把不少本可以计入小微贷指标的客户阻拦在外,加之近日监管部门要求普惠型小微贷“两增”考核剔除票据融资,进一步挤出小微贷业务数据的水分,其结果便是该项业务规模增长受限。
证券时报记者 杜晓彤
“我们的小微贷业务规模严重缩水。”珠三角地区一位城商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监管指标压力下,大行下沉以更低的资金成本抢夺小微客户。今年以来,监管又对小微业务的真实性加强了考核,基层业务部门压力陡增。
“有的银行为了完成监管指标,会临时找票据凑数。”一位地方监管人士表示,由于这类票据业务周期很短,剔除后对银行小微贷规模的影响不好估算。但他也透露,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去年在限制票据融资比例的要求下,没有完成考核目标。
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去年5家国有大行普惠小微贷余额增速均超出40%这一监管要求,其中农业银行增速62.30%,成为领飞“头雁”;建设银行也在万亿规模的基数上保持了逾50%的增速。与此同时,由于近几年小微贷规模高增而带来稀释作用,叠加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造成的递延效应,银行普遍表示,当前小微贷不良率保持低位。
但疫情后,扶持小微政策的长期持续性也令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担忧。“如果有好的客户,我们肯定也主动做了,没有的话,监管强压的指标最后也只会变成一场数字搬运游戏。”某城商行风控人士坦言。
有银行业人士还表示,延期政策多次延长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埋下的资产质量隐患也需要警惕。
“头雁”领飞:
普惠小微贷增速高企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经济的大环境中,中国银行业在政策要求下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复苏。证券时报记者梳理6家国有大行与9家上市股份行2020年年报数据发现,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行都超额完成2020年普惠小微贷规模增长40%以上的政策要求,并且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继续发挥“头部”引领作用。
其中,2020年末,农业银行普惠小微贷余额超9615亿元,以62.3%的同比增速领跑国有行;交通银行普惠小微贷余额约2608亿元,增幅59%;工商银行普惠小微贷余额超7452亿元,同比增长58%;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1.4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50%;中国银行普惠小微贷余额为6117亿元,较年初增长48%。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的普惠小微贷业务分别以61.25%、48.10%的规模增速领跑,渤海银行则因基数较小,去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银行。
从推动增长的因素来看,国有行主要依靠新增客户数拉动规模增长,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的普惠小微客户数增速均超40%;建设银行则在超130万的客户基数上,仍保持28%以上的增速,2020年末该行小微客户数超过170万户,位居国有行首位。股份行客户数基数与增速普遍低于国有行,贷款定价则普遍高于国有行,规模增长主要依靠较高的户均贷款金额拉动。
另外,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国有行、股份行普惠小微贷款业务的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普惠小微贷不良率均低于1%;交通银行普惠小微贷不良率为1.91%,较上年末下降1.31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年报也披露,该行普惠贷款不良率显著低于全行贷款平均水平。
这或与部分银行普惠小微贷业务大规模开展的时间较短有关。“近几年来小微贷业务的高增速扩大了不良率的分母,起到稀释作用,这类业务尚缺少时间和经济周期的检验,加之去年实施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使得部分不良风险延缓暴露。”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4月2日,监管部门决定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期到2021年12月31日,比原定的时间再次延长9个月。在2020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对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作出解答。
交通银行副行长殷久勇表示,该行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本金规模约2190亿元,根据该行实时跟踪和排查的结果,在阶段性困难的贷款中,去年年末有165亿元贷款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信号。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管控化解。”殷久勇称,“预计不会出现风险集中暴露的情形,因为这项政策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工行副行长王景武也表示,延本延息方面的风险总体可控,从2020年三季度开始,延本延息的办理量开始下降,随着疫情的好转和企业复工复产,相当部分的延息贷款已恢复到正常计息。
直达实体:
小微贷业务数据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