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1 08:21:28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报道
2021年,反洗钱监管持续升级。4月份,央行各地分支机构公布罚单,因存在反洗钱违法违规行为,多家银行、券商、支付公司“赫然在列”。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5日,因反洗钱不力被处罚的机构累计罚款金额超过1亿元。
自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第四轮互评以来,央行明显加快了对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反恐融资监管力度。
然而,在数字时代,由于涉及数据范围广、分布散、历史数据多、业务场景复杂,金融机构在开展反洗钱治理中仍面临严峻挑战。
“严”字当头
近年来,反洗钱成为重点监管领域,亦是不少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受罚的重灾区。
按照《反洗钱法》,在我国应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及央行确定并公布的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等。
央行方面指出,2020年央行对614家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反洗钱义务机构开展了专项和综合执法检查,依法完成对537家义务机构的行政处罚,处罚金额5.26亿元,处罚违规个人1000人,处罚金额2468万元。
普华永道相关分析报告指出,2020年度的733笔罚单中,195笔处罚是对多项违规行为进行综合处罚,538笔处罚是对单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为首要处罚原因,共涉及547笔罚单,合计涉及处罚金额约4.3亿元;其次是“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共涉及225笔罚单,合计涉及处罚金额约3.2亿元。
相比2020年的处罚情况,今年的反洗钱力度继续加码。2月25日,央行2021年反洗钱工作电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积极推进《反洗钱法》修订工作进程,不断完善反洗钱制度体系,大力加强反洗钱协调机制建设,提升各部门反洗钱工作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在今年2月被处罚款2890万元,14名相关责任人也一并被罚,成为今年以来因反洗钱受罚金额最大的银行。从处罚事由来看,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这四项违法事由均踩了《反洗钱法》的红线。
4月以来,央行西安分行、长春中心支行等分支机构亦陆续公布反洗钱罚单。其中,长安银行因违反支付结算、反洗钱、货币金银、国库、征信管理规定,被给予警告并处420.8万元罚款。甘肃银行、渤海银行、吉林亿联银行、3家农商行及相关负责人分别被处以罚款和警告。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反洗钱监管工作重点也逐步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小贷公司、支付机构也是重点关注对象。今年2月,因涉及踩反洗钱红线等十宗违法行为,第三方支付公司重庆市钱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连同相关责任人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金额超900万元。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对金融机构及支付机构的反洗钱责任有了更加详细的要求。
《办法》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要求银行机构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的规定需核实相关自然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非居民身份证件的,应当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核查。
一位反洗钱专家指出,洗钱危害金融体系的安全,在洗钱活动中,资金的走向完全脱离正常交易的收支特点,毫无规律可循,银行不能按照资金运作规律来调度头寸,严重时会引发支付危机,并会扰乱资源配置和扭曲市场。
方达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汪灵罡告诉记者,自FATF第四轮互评以来,央行明显加快了对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反恐融资监管力度。一方面,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以双罚制的严厉处罚震慑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加快了修法立规的节奏,央行试图努力把中国金融业反洗钱反恐融资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到FATF期望的高度。
技术难关
“洗钱方式在不断迭代,传统的作案手法主要有利用公司和控制他人账户洗钱、利用境外账户洗钱、将非法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等。”前述受访反洗钱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