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07 11:45:39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蒋牧云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近日,多家上市小贷企业发布年报,行业业绩普降。
在经受冲击之后的小贷行业,除了业绩的压力之外,还面对不断趋严的监管。比如,禁止小贷公司和非持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进行放贷、IRR利率的规则明确等。与此同时,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转让小贷公司股权。
面对业绩的下滑,小贷公司的现状如何?《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多家小贷公司均降低了发放贷款的规模,以应对市场风险;但另一方面,公司的业绩不佳也使得人员流失。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小贷行业的发展前景难言乐观。
种种背景之下,小贷行业何去何从?
风控、业务两难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汇鑫小贷(01577.HK)利息收入1.46亿元,同比减少14.4%;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4109.6万元,同比减少36%;每股盈利0.06元,末期股利每股0.05元。公司的贷款本金余额由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1.1亿元减少至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8.7亿元。汇鑫小贷通过年报表示,主要由于公司调整了策略,通过降低贷款规模来应对不断增加的市场信贷风险。
鸿丰小贷(833233.OC)发布2020年年报称,公司营业收入8005.35万元,同比减少6.4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45.19万元,同比减少12.8%;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同比减少12.5%。
关于公司业绩下滑的趋势是否会在短期内延续,记者向上述小贷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关于小贷公司面对疫情冲击所受到的具体影响,以及可采取的措施,冰鉴科技市场总监周杨表示,疫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本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包括个人以及小微企业)在失去工作或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失去还款能力或还款意愿,进而导致小贷公司不良率上升。而应对举措小贷方面,小贷公司的选择并不多,一般只能加强风控,降低贷款审批通过率。但这也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放款量减少,公司收入也就相应减少。
另外也有小贷公司人士告诉记者,除了风控门槛的提高,实际上主动申请贷款的借款人也在减少。这其中,一方面有实体经济下滑,导致借款人自身的资金需求降低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公司业务人员大量流失的因素在其中。
在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建强看来,寻求合作与拥抱科技或将成为小贷公司创新发展的不二法门。一方面,小贷公司应探索借力科技,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来进行业务创新,在获客、信息采集、发放贷款等多方面提高业务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自身转型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鼓励小贷公司与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并深化小贷公司与证券、保险、信托、资管等金融机构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记者了解到,疫情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恢复之下,确实有部分小贷公司在开辟新的业务,作为业务的补充,而其选择的方向多为金融科技。
比如,汇鑫小贷在2020年12月时公告,拟合伙成立基金,投资方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此前,泰和小贷(01915.HK)也公告称,拟成立一合资公司,该公司将主要从事与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有关的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开发,以及该等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
不过,小贷公司的业务规模较小,其数据量以及技术储备均不能与其他主流金融科技主体相比较。关于目前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布局与考虑,记者向上述小贷公司发去采访函,暂未收到回应。
强监管叠加转让潮
记者注意到,近期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将旗下小贷公司转让。如3月23日,诚意药业(603811.SH)发布公告,拟将持有的诚意小贷27.5%股权转让给温州市冠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转让价格2439.54万元。
3月9日,多氟多(002407.SZ)发布公告,为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焦作多氟多实业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公司所持焦作市中站区富多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60%股权转让给多氟多集团,转让价9420万元。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表示,造成这一现象既有市场原因也有监管原因,市场原因方面,从此前新三板的小贷机构来看,盈利水平分化严重,并且由于疫情等大环境影响,小贷行业整体承压;监管方面,小贷相关管理趋严使部分机构萌生退意。
周杨则认为,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小贷公司本身的先天不足。小贷牌照原本由地方政府发放,经过几轮整顿和银保监政策限制之后,又被严格限制在某省范围内展业。而互联网小贷的门槛又极高,所以牌照的价值日益下降,上市公司转让股权的逻辑就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