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01 22:24:07来源: 第一财经
零售业务一向被认为是银行业增长的压舱石、效益提升的助推器,但并不是占比越高越好。目前,不少上市银行因涉房贷款占比过高,面临着调结构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2020年上市银行年报发现,建设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过了监管要求的上限。
“个人住房贷款在不少银行中占比较高,为符合监管要求,部分银行需要调结构。但个人按揭贷款资产较为优质,若转向对公业务或信用卡业务,可能会对未来的资产状况有影响。对大型银行影响不大,但是对中小银行而言,若不具备对细分市场的专注,调结构后,会出现资产质量走差的可能。”某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建行、兴业、招行、邮储等超“红线”
去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新规”)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分为5档,其中,第一档为中资大型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第二档为中资中型银行,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对应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32.5%;27.5%、20%。
根据已披露年报,部分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超过了上限。建设银行数据显示,去年末,个人贷款和垫款7.2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7565.17亿元,增幅11.68%。其中,个人住房贷款5.8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257.64亿元,增幅9.91%,占比为34.73%。
另外,邮储银行2020年末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10.06亿元,增长13.00%,占比为34%,超过32.5%占比上限。
兴业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末,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3516.75亿元,个人住房及商用房贷款余额1.05万亿元。计算下来,兴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为26.6%,房地产贷款占比为35%,均超过20%、27.5%的“红线”。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去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27万亿元,占比25.35%,也已超过20%的上限规定。
今年上半年,第一财经记者走访部分银行时发现,在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一些国有大行分支行并不需要银行详细流水和亲属担保,从亲朋好友转账过来的资金也会被银行认可。而之前银行的房贷申请要求较为严格,月收入必须在月按揭贷款的2.2倍以上,并且只认可工资卡的收入。
有分析人士认为,去年以来,零售贷款业务和对公业务受疫情冲击明显,多个零售品种贷款不良率在上升,但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较低,是优质资产,银行于是加大房贷投放。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末,其零售贷款总体不良率为0.82%,小微贷款不良率为0.63%,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66%,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47%,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仅有0.3%。
截至去年末,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仅为0.19%,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4%,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98%和0.99%。另外,建设银行公司类贷款和垫款在2020年末余额为8.36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2138.85亿元,不良率达到了2.56%。
一位国有大行华北地区个贷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他所在的区域今年上半年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较去年会有减少,但幅度不会太大。当前,监管和总行比较关注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零售业务调结构
近年来,随着银行零售业务快速增长,逐渐形成了房地产贷款存量占比较高的特点。受新规限制,一些银行开始面临调结构的难题。
“新规将限制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监管认为楼市过热迹象明显可能削弱银行体系稳定性。”穆迪高级副总裁香镇伟曾表示。
“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房地产的风险,先后出台各项相关制度,包括‘三道红线’,以及去年底出台的关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包括金融服务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建设银行而言,过渡期较为充裕,新规对贷款规模增长的影响比较小,存量超标的部分会逐渐消化。”3月29日,建设银行副行长吕家进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吕家进称,建设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将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稳妥地促进对公房地产业务的平稳发展,保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理适度的增长,有序降低房地产贷款在各项贷款的占比。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朱江涛称,会沿着两个方向的策略进行调整:一方面,在大类资产组合配置上,适当加大投资类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等非信贷类资产配置力度,提升非信贷类资产占比;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信贷类资产内部结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推动普惠小微、优质制造业,以及消费金融、新动能与新经济、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发展,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