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9 17:09:39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深圳等地银行业排查防范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全面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
本报记者获得深圳银保监局、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关于辖内银行经营性贷款有关问题的通报》(下称《通报》),《通报》指出了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三种典型案例,包括银行员工误导客户套取经营性贷款买房、客户经理在微信公众号不规范开展业务宣传、个人套取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为防范经营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购房,深圳等地个人经营贷、消费贷审批已全面趋严。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今年春节后,四大行中有银行对深圳地区房贷审批提出新要求,近6个月新增的消费贷、经营贷、大额信用卡消费、分期或融资,必须结清并提供结清证明,否则不予审批。
深圳已提前收回5180万涉嫌违规贷款
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针对2020年初舆情反映深圳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情况,深圳银保监局会同央行召开中资银行行长会议,明确加强借款主体资质审查,融易新媒体,不得向空壳企业发放贷款等要求。
从银行自查和监督检查结果看,深圳中资商业银行对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业务进行全面排查,深圳银保监局选取6家银行集中开展现场检查,责令银行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叫停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处罚违规机构4家,处罚问责违规责任人14人次,处罚金额合计575万元。
继深圳去年4月排查经营贷资金流向后,今年2月以来深圳再次穿透排查经营贷资金流向。
今年2月,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窗口指导辖内商业银行,严防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组织银行开展快速排查,责令银行提交自查报告和承诺函。今年3月,2021年度深圳市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工作会、经营贷专项核查工作会相继召开,排查范围包括房产持有时间短、贷款发放后有新增购房或房贷记录的全量业务,穿透式追踪资金流水。
对于具体排查范围,21世纪经济报道于3月12日独家报道,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自查2020年以来经营贷资金流向,且需穿透检查。排查范围包括2020年以来获批经营贷的公司股东本人及其配偶在贷款前后的6个月内购房行为,穿透了解资金流向;贷款抵押物过户时间与贷款申请时间是否短于8个月等。
实际上,广东及深圳金融机构为防范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已采取进一步收紧措施。
一位四大行深圳分行人士表示,房贷审批有消费贷的都要求先结清,去年末储备的对公抵押贷客户,有个别客户暂缓用款计划,与楼市调控措施有一定关系。另一大行人士表示,贷款涉及房地产相关数据报送工作近期大量增加,企业购房贷款情况也需上报。
如何穿透排查经营贷
此前,经营贷、消费贷本是银行的正常贷款品种,又是如何被挪用至楼市?
3月18日,记者获得的深圳银保监局、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关于辖内银行经营性贷款有关问题的通报》,《通报》指出,近期核查发现个别银行仍然存在宣传展业不规范、贷款审核不严格等问题。
《通报》指出了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三种典型案例。一是,银行员工误导客户套取经营性贷款买房。例如,深圳农商银行光明支行员工李某营销展业不规范,误导客户使用经营贷资金买房。二是,客户经理在微信公众号不规范开展业务宣传,平安银行深圳分行零售客户经理陈某与“小鹏号”私下合作,推送抵押经营贷可做新过户公司文章,误导金融消费者借用“空壳公司”违规申请使用贷款。
此外,存在个人套取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通报》指出,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对经营性贷款借款人主体资质审核不严,未穿透式核查贷款资金流向。其客户钟某于2020年3月16日通过全款一次性付清方式购买房产,次日设立企业,持股100%,持有房产刚满六个月即向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申请房抵经营贷,贷款金额226万元,资金受托支付至张某在农业银行的个人账户。当日,张某向刘某等16人合计支付资金217万元,其中支付至刘某178.77万元,经核实为代钟某购买某住宅楼尾款。深圳市Z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为钟某购房、成立企业、贷款咨询等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