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4 04:10:35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地方性银行借异地揽储大步扩张将成为“过去式”。2月初,央行提出要加强异地存款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地方银行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
随后,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这无疑把过去几年地方银行吸收负债之路彻底封住。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多家银行亦从内部开始整改,不过对异地存款如何界定、客户如何筛选仍存难点,有待具体细则进一步明确。“当前,我们与同业一致,加大本地存款的深耕力度。难点在于一是本地的竞争加剧,二是小银行需要在场景、工具上有更多调整,时间比较紧。”某城商行人士坦言。
监管对异地存款的规范,一方面是防范流动性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有利于负债端成本的管理。受访人士表示,对于中小银行,通过互联网“高息揽储”受限制后,吸收存款的能力再次面临挑战,其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压力都会加大。
异地存款整改存难点
继规范互联网存款业务后,监管继续将重点放在地方性银行的异地存款业务。
《报告》指出,为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更好地服务本地,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在线上开展的银行除外,但此类银行展业范围不受空间限制,实质上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银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参考国有银行执行。
根据《报告》,异地存款是指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在没有设立实体网点的地市开立的账户吸收的存款,既包括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也包括通过自身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吸收的存款。
易诚互动首席业务官孔繁强分析,在银行的异地存款整改中,会遇到对于当前不同银行存量异地存款的压降处理细节以及对于异地存款的明确定义标准等诸多难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已有银行对在售存款产品进行整改,并增加对客户居住地、工作地的问询。
上述受访城商行人士坦言,银行对异地存款的识别还存在技术难题,在考虑与大数据公司合作解决客户识别问题。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指出,从目前多数银行的整改情况来看,对增量存款产品增加了客户身份居住地、身份证所在地、社保所在地、IP地址等多维度识别,这既带来技术难题,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压力。
央行关于异地存款管理的相关政策发布后,通过直销银行实现异地揽储的路子也难以为继。
截至目前,已有银行暂停其直销银行存款产品的对外销售。例如,2月5日,哈密市商业银行发布通知称“根据监管要求,我行直销银行将于2021年2月5日即时起暂停所有直销银行存款产品的对外销售。待系统按监管要求改造完成后,非异地客户可购买直销银行存款产品”。记者就如何整改、异地存款受限对直销银行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致电该行,哈密市商业银行表示不接受采访。
在业内人士看来,有独立牌照的直销银行不会受到异地存款的限制,而以二级部门运作的直销银行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目前存在两类直销银行,一类是独立法人运作模式的直销银行,另一类是以银行的二级部门运作的直销银行,这两类形式的直销银行在异地揽储方面从监管角度来看应该是有差异的。”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主编殷燕敏指出。
殷燕敏向记者进一步分析:“独立法人运作模式的直销银行应属于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在线上开展的银行,其可以进行异地揽储,但是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参考国有银行执行,也就是存款上浮利率幅度的上限与国有银行一致,则其存款利率优势大打折扣;而以二级部门运作的直销银行,则会受到母行的实体经营网点的限制。但近几年各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功能同质化严重,再加上直销银行不温不火、活跃度较低,其业务量也比较有限。”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很多区域中小银行通过第三方网络或自营APP等渠道,提供吸引力强劲的高息存款产品,而眼下各种高利率方式被限制,同时跨区揽储也被明确禁止,显然会对区域型中小银行存款增长造成压力。在具体监管手段上,目前中小银行普遍使用可以在线上开立的且类户揽储,如果一旦监管限制II类户承接定期存款,那异地存款就没有操作通道,区域型银行揽储渠道只能回归辖区内的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