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2 20:01:15来源: 中国经营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负债规模达到286.25万亿元。而基于2020年监
管层严控结构性存款、叫停“靠档计息”创新存款、2021年彻底封杀非自营渠道的互联网存款等,银行多项揽储利器被折断。
对存款业务监管的持续收紧,引起了银行负债端的应激反应。眼见非自营渠道被互联网新规“堵死”、创新存款产品被“封杀”,自营渠道依然薄弱的银行便计划将发行同业存单视为补充负债的“救急”措施。
然而,上述反应却可能蕴藏着银行对单一渠道依赖升高、拉高银行负债端成本等乱象,如何架构合理的负债端、强化负债的合规和风险管理,成为当下众多银行的思虑焦点。
负债端压力渐增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负债主要包括存款、同业负债和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等,其中以存款为主体。
而在2020年,多项存款业务受限。仅从结构性存款规模看,融360大数据研究院2021年1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其总规模自2020年4月达到12.1万亿元峰值后随即开始回落,并在6月开始大幅度压降,直至2020年末总规模已降至6.44万亿元。
存款业务折戟,部分缺少网点、客户流量的银行,将希望寄托于发行同业存单,希望借同业负债“救急”。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月28日,共计109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发布2021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约三分之二的银行拟发行规模较2020年有所增长,发行规模调整范围从几亿元至上千亿元不等。
中信建投银行分析师杨荣认为,在目前监管管控高息揽储行为的背景下,地方银行揽储压力增加,预计2021年存款由地方银行回流至大中型银行的趋势将持续上演。同时,随着地方银行存款的流出,将迫使地方银行转向同业市场,趋势性的集中发行,将推高地方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强调,商业银行应当提高负债结构的多样性,形成客户结构多样、资金交易对手分散、业务品种丰富、应急融资渠道多元的负债组合,防止过度集中引发风险。可见,《办法》本质上是强化银行负债的合规和风险管理,而非规模的上涨。
在此背景下,银行依靠同业负债的急救措施是否还有效?
某城商行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此前监管部门对同业负债也有要求,即不能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因此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应该是在监管层的要求下进行。而在“负债荒”的背景下,银行要获得同业负债的难度也比较大。“除了存款业务压力增大外,为应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央行多次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增强银行流动性,缓解负债端压力。但随着现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这种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减少。这就意味着,银行业整体负债的难度和成本都可能增加。”该人士说。
此外,同业刚性兑付被打破后市场亦出现分层,部分中小银行同业存单成功率降低。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不同主体评级下的同业存单认购情况持续分化,评级为AA+的同业存单认购率甚至较2019年更低,而中小银行正是继续通过同业存单补充负债的群体。
负债渠道破题难?
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线下高息揽储、线上违规吸储等乱象,拉高了银行负债端成本、扰乱了负债业务竞争秩序,造成风险隐患的持续积累。《办法》明确划定了负债监管红线,禁止采取违规返利吸存、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延迟支付吸存、以贷转存吸存、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违规手段吸收和虚增存款。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办法》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制度短板,规范各类违规吸储、高息揽储等行为,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亦指出,《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将负债质量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但考核指标不能为存款时点规模、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同时,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可见负债管理新规追求的不是银行的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而是追求合规和风险管理,本质上是控风险。
“《办法》的发布,对于不同类型银行影响不一,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影响较大。”社科院特约研究员王硕指出,客户存款是银行最基础的负债,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但相比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由于网点布局、客户结构等不足,负债结构要么单一度偏高,要么同业负债占比较高,负债稳定性不足。而为了冲规模,部分中小银行通过高息揽储、大幅提升同业负债占比和加快线上创新存款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办法》的出台,对于构建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全面、系统的负债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硕表示。
那么,看似多条“有效”获得负债途径被堵的情况下,银行如何补充负债?如何进行负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