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30 04:23:11来源: 和讯银行
2020年同业存单市场规模延续增长趋势,发行热度一时难挡。近日,12家股份行已全部披露新一年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究竟谁是“同业之王”?
为缓解负债端压力,股份行纷纷“备足弹药”。经整理发现,12家股份行中,只有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四家的计划发行量与上一年度持平,其余8家银行均上调了计划发行额度。
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计划发行量并列第一,2021年预计发行同业存单9000亿元,根据实际发行需要,兴业银行上调额度500亿元,浦发银行增加1000亿元。
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紧随其后,三家均计划增发1000亿元。广发银行基数较小,但“加量”幅度最大,将发行额度从2000亿元增至3100亿元,上调比例高达55%。
由于统计时点不同,不同银行之间无法直接比较。仅就2020年11月末这一时点来看,浦发银行实际发行量及余额规模均位居第一,实际发行量超过一万亿元,余额7600.9亿元。兴业银行实际发行规模仍然较大,截至2020年10月末,兴业银行2020年实际发行8265.3亿元。
从近三年的计划发行量来看,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连续两次上调计划额度,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连续三年保持不变。渤海银行和恒丰银行主动压缩规模,从2020年开始“腰斩”了计划额度。
同业存单充当“救火队长”
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为客户存款、同业负债以及央行借款三大部分。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存款占比明显下降,同业负债等占比在提高。
2020年是结构性存款的压降“大年”,加之受到互联网平台吸储途径被叫停,股市分流存款等因素影响,对于客户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股份行以及中小银行来说,负债端承压较大。
同业存单无疑是“救火队长”,其市场化程度和发行效率较高,银行可以灵活调整负债结构,这也使得股份行对于同业存单的需求日渐旺盛。在发行计划的相关表述当中,也能得到看到银行对同业存单的倚重和偏爱。
素有“同业之王”之称的兴业银行表示,2020年通过夯实客户基础,加大力度拓展稳定性强的传统存款,主动降低同业资金来源的依赖,同时在监管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的背景下,主动发挥同业存单更标准、更透明、更能发现市场价格的特点,用以替代高成本、非标准的结构性存款,负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负债稳定性逐步提升。
平安银行将同业存单与同业存放共同纳入同业负债统一管理,并推动发行同业存单替代线下同业存放,主要用于支持全行流动性。
民生银行称,同业存单的主要购买机构为非银机构和国有银行,同时主动拓宽客户渠道,积极营销城商行及农村金融机构。
由于业务结构差异,各家银行对额度使用效率也不尽相同。
招商银行2020年存款占比较高,仅使用了20%的同业存单额度。2021年虽未提升备案额度,但对额度的使用率预计将增至4000-6000亿元,即67%-100%。
平安银行表示,存单发行是为在总体同业负债控制下,实现线上和线下同业存款的比例调整,预计同业资金会继续从线下向线上转移,计划对同业存单额度的使用率在90%左右。
监管继续加码负债管理
监管一直对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有明确的管理要求。根据央行《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发行人年度内任何时点的同业存单余额均不得超过当年备案额度。此外,央行也明确要求同业负债占比也不得超过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并将资产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考核。
在结构性存款压降任务暂告一段落后,监管还将继续加强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减少了1.02万亿,目前规模为6.44万亿元,年末余额接近年初三分之二水平,基本完成年度压降目标。
1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首份专门针对商业银行负债质量进行规范的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