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15 13:11:33来源: 证券日报
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央行网站的“政策研究”栏目发表了题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署名文章。孙国峰在文中指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然要求。
孙国峰在文中表示,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需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不断疏通传导渠道,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将这三者形成有机的整体系统。
同时,孙国峰提出,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要坚持币值稳定的最终目标、完善中介目标的锚定方式,及以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实现操作目标。在以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实现操作目标方面,要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有效实现操作目标。
从国际经验看,央行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有两类做法,一类做法是将市场利率作为操作目标,通过流动性调节引导市场利率在操作目标附近运行,另一类做法是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作为央行政策利率,并以此为操作目标,从而将操作目标、政策利率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合而为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第二类做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传导效率的优势显现,逐渐成为主流。
孙国峰表示,我国央行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MLF利率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再通过银行运用LPR定价影响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共同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此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央行青睐调节政策利率,这样的操作目标更加有利于实现‘利率由市场决定,但可调控’。”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表述并非意味着降息和降准会退出货币政策工具箱中。降息意味着政策利率调降,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降准有助于直接调节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有时更能实现某些特定政策目标,具有创新特色的定向降准更加能够提升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孙国峰在文中还提出,用改革的办法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抓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破利率的“地板”。
陶金表示,在LPR机制尚未推广之前,银行贷款利率受到传统的贷款基准利率限制,部分银行以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作为贷款定价的下限,低于下限的业务需要总行批准,尽管央行并未明确设定这一下限,这就为贷款利率设置了隐性的下限。而LPR机制推广后,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不具有实际约束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全部以LPR加点为定价模式,同时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来影响LPR定价,灵活性要比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明显更高。通过推广LPR定价基准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应用,最终使得信贷市场利率水平跟随LPR上下波动,且再也没有隐性下限。
回顾2020年,MLF利率经历了两次下调,2月17日,MLF利率由3.25%下调10个基点至3.15%,4月15日再次下调20个基点至2.19%。再看LPR报价,也经历了两次调整,2月份,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10个基点和5个基点,分别由4.15%、4.8%降至4.05%、4.75%,4月份分别下行20个基点和10个基点至3.85%、4.65%。
“当前LPR定价的报价行的加点波动较小,导致每个月LPR的加点报价几乎从未变过,未来可考虑优化报价加点机制,或者通过引入更多报价行等方式增加报价竞争,以更加体现市场化定价的特征。”陶金认为。
本报记者 刘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