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8 07:02:08来源: 第一财经
银行理财子公司(下称“理财子”)在2020年经历了利率市场动荡、信用违约风波、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同时,老产品在资管新规下的过渡仍在持续,近期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更是限制了互联网平台这一代销渠道,这也对理财子的渠道布局提出了更大挑战。
进入2021年,究竟理财子将如何转型和创新?
部分银行非标过渡或延至2025年
在政策指引下,2020年银行理财子密集成立,已有近20家银行理财子获批开业,共发行理财产品4100多只,包含母行迁移产品。依照目前的政策导向,后续银行理财将主要以理财子的产品形态存在。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正在加速退出,实现向净值化转型。截至2020年三季度,保本理财规模25.1万亿元,相较于2019年底上升7.2%。非保本理财规模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长。根据记者统计,从产品规模看,截至2020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净值化比例达54%,同时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下降趋势。
2021年,新老过渡和转型仍是理财子最根本的任务。2020年初,央行正式宣布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1年底,这让仍有大量非标等资产来不及处置的银行暂舒了一口气。近期有消息称,如果超过2021年底尚未处置完,还可能再推迟。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国有大行、股份行理财子人士处获悉,目前银行主要是采取“一行一策”的方法,使得一些无法在2021年到期的非标资产平稳过渡,期限有可能延长至2025年。但部分城商行人士表示,这对资产规模低于一定水平的银行并不适用。即便是推迟,也并非走回头路,新产品仍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推进。
事实上,早在2020年初,各大理财子都在发力增发新产品,一方面是为了做大规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那些难以做到净值化、缺乏流动性的老产品接过来。"我们开始和一些持有老产品的客户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将老产品过渡到新发的产品,部分可能会出现收益率下降的情况,这涉及大量的沟通问题。"管理资金规模近百亿元的某国有大行理财子投资经理当时对记者表示。
“就目前情况来说,如果2021年过渡不完的,可以推迟到2025年,至少大行和股份行都可以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另一股份行理财子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难过渡的产品主要是非标资产,尤其是期限较长、流动性差的部分,例如产业基金、PPP(公私合营)项目等。此外,虽然永续债属于标准化资产,但因为量大、流动性差、价格不高,导致市场承接意愿较差,因此部分需要银行内部自行消化。
目前,据记者了解,理财子发行新产品去承接旧资产的压力有所缓解,不过新发产品仍然按照资管新规的思路推进净值化转型,银行资产配置的压力并不轻。除了非标资产的过渡压力,此前债市持续回调也对理财子的净值管理提出极大挑战,多数理财子的组合中超七成都是债券,而银行的客户群体则往往对波动的承受力较弱。
计划推出更多纯权益产品
就目前而言,理财子的产品更多是以现金管理类、固收+等R2、R3风险等级品种为主,发行纯权益产品的理财子寥寥,权益资产在整体资产中的占比往往仅5%~10%,不乏理财子该比例仍在3%左右。
多家接受采访的理财子人士都表示,2021年计划发行更多权益产品。但挑战在于,是否有能够直投权益资产的人才储备?如果没有,那么通过FOF等委外形式就会涉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基金管理人以及控制回撤的问题。2020年是基金的大年,但竞争也尤为激烈,头部基金的回报普遍都超出70%,理财子不保本的权益产品又要如何吸引资金?这些都是待解的问题。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目前加上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在内,银行系理财公司只发行了7款权益类产品。虽然大多数理财子发行的固收类和混合类产品中都配置了权益类资产,但配置比例多在20%以内。
“对于银行理财子而言,单纯依靠固收类投资无法获得持续且有竞争力的收益,也难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群的需求,做好信用下沉、丰富产品体系成为打造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抓手,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是必然趋势。”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此前对记者表示。
但理财子建立高度市场化的投研团队尚需时日,融易新媒体,更有可能的是进行被动投资或与其他机构合作以切入权益类投资,初期阶段指数类和FOF/MOM是合意之选。后续随着投研能力的逐步增强,理财子有望将产品线继续拓展至主动权益、衍生品等更为复杂的领域。
撤离互联网代销渠道
除了投研能力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更是理财子2021年的头号任务,尤其是在近期互联网平台这一高效渠道受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