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5 20:09:31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孙华秋
继2017年1月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获批设立后,时隔近4年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再度开闸。
2020年12月11日,招商拓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扑银行”)获准筹建;12月21日,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邮惠万家银行”)也获批筹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均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方、不设线下网点的“纯互联网银行”,其中,中信银行持有百信银行70%的股权,招商银行持有拓扑银行70%的股权,邮惠万家银行是邮储银行全资子公司。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提出4个问题,督促其严格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此前一周,支付宝主动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和理财产品,掀起互联网平台下架金融产品的大幕。
直销银行牌照为何时隔四年重新放开?中信、招商、邮储等大行缘何争先布局直销银行?未来会否有更多的商业银行拿到直销银行牌照?互联网金融格局会否因此发生改变?
互联网平台VS商业银行:前者处垄断地位,后者弱势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流量端正面临着互联网平台巨头压倒式的冲击,仅一个支付宝的活跃用户数就已远超全部商业银行APP活跃用户数总和。
而互联网平台巨头利用流量端的强势话语权形成了垄断定价的能力,并占据了支付、分期付款等高频使用场景,如支付宝、微信等产品已形成“支付+理财+消费贷款”等产品矩阵组合,打造了极其强大的用户留存壁垒。
中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互联网流量巨头布局和展业金融业务,核心逻辑在于将既有的互联网竞争优势(流量、场景和数据),转化为金融业务竞争力(账户、产品和风控)。蚂蚁集团和腾讯金融作为第一梯队,年支付笔数逾千亿,融资业务规模在数千亿元以上,财富管理保有量在万亿级水平。
与之对比,商业银行苦于自身流量和线上渠道的劣势,除了银行APP外,只能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巨头进行合作以展示和销售银行产品,而且话语权极小,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上处于弱势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直销银行其实不是新鲜事物,只不过过往国内直销银行的组织形式仅为银行的一个下属业务部门,其作为银行业务补充渠道进行经营,无独立法人,经营决策缺乏独立性,容易受传统治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约束,也不便于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而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是当下银行业作出数字化变革的新商业模式,可以突破本行账户局限,向他行用户开放,有助于引导银行机构践行普惠金融,强化创新意识,服务更多长尾金融客户。
直销银行风口再起,互联网金融格局或变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已逐步完成对存、贷、汇等银行主流业务的用户习惯改造和市场普及,互联网平台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互联网平台基于流量端的垄断地位不断布局金融业务也产生了监管套利、风险外溢等风险。
以贷款业务为例,据蚂蚁集团的IPO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的微贷科技平台共促成信贷余额2.15万亿元。此外,另据权威媒体数据,蚂蚁集团、微众银行、百度、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几乎瓜分了联合贷款市场,银行沦为背后纯粹的资金供给方角色,并不掌握借款人的真实资金用途。
这些互联网巨头通过联合贷款形式降低出资比例,可轻易突破网络小贷的杠杆率约束,并将风险转嫁给银行机构,而且带来了风险后滞和外溢、跨区经营、监管套利、无证经营、资金期限错配等系列风险。
金融管理部门在约谈蚂蚁集团时就指出,蚂蚁集团在经营中存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排斥同业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律意识淡漠,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等问题。
从行业角度看,当前互联网平台巨头借垄断地位从事金融业务,却不受规避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信息披露等银行机构监管指标约束,构成了政策套利或监管套利,潜在风险巨大。
以银行机构为主导方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牌照在时隔近4年后再度放开,也是出于行业监管角度,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把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轨道上,以防范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经营不善所触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打破垄断,纠正、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