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5 04:11:06来源: 中国经济网
小额信贷扶贫是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供“启动金”的重要途径。如今,小额信贷扶贫在中国呈现了多样化的格局,公益性机构与商业性机构并存、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并存、大机构与小机构并存、非政府组织(NGO)与正规金融机构并存,他们相互补充,互为助力,共同构筑了中国金融扶贫大平台。
其中,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是中国NGO小额信贷扶贫发展的典范,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为中国金融扶贫做出了杰出贡献。
初心不改 致力小额贷款扶贫
随着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部的发展壮大,所惠及的贫困群体不断增加,200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其小额信贷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和农信公司,专注于农村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管理与拓展。
由于所借鉴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贷款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中和农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将“输血”、“造血”相结合,设计了“信贷业务+农民培训”的模式,不仅为贫困农户提供金融支持,还为这些项目农户提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促进了贫困农户可持续的增收机制的培育。
在信贷方向上,中和农信将客户群体锁定农村群体,贷款用途以产业经营为主,帮助客户发展生产和提高收入水平,不支持可能有负面产出(如环境污染)的行业贷款,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迄今为止,中和农信的项目区绝大部分围绕贫困地区,基本上全面覆盖内蒙古、河北贫困区,以及甘肃、辽宁等20个省份的上百个贫困县。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融易新媒体,中和农信逐渐改变了小组联保贷款,开始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的个人信贷。
多年扎根于贫困地区的中和农信,放贷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只要对方有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的意愿,就会给予帮助。湖南有一位客户,年轻时外出务工,被人骗到偏远地区非法囚禁了19年,靠装病以及沿路乞讨才回到家乡。这个时候他的户口已经被注销,老家房子塌了,本村的亲人也所剩无几。在他看来不会有人借给他钱,然而中和农信却真的贷给了他5000元钱用来种菜谋生。在中和农信的帮助下,他不但有了自己的生意,还买了农用车,甚至还想翻盖一下老家的房子。
不以善小而不为,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客户充分的便利和尊重,是中和农信一直坚守的行为准则。为了一笔一两万元的贷款跑上几百公里上门服务,在中和农信是最常见的事。客户家里闹矛盾,中和农信的员工会给他们提供帮助和疏导;客户家里出现意外或重大灾难,中和农信会提供基金救助;客户家里有人去世,中和农信会进行债务的减免……不吃客户一顿饭,不抽客户一根烟,不喝客户一瓶水,致力于建设“有情怀的企业、负责任的金融”,这样的中和农信得到了客户深深地信赖。
银企合作 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百米
由于国内对小额信贷公司放贷合规性的质疑和各方面的原因,很少有国内银行会对此类企业提供金融助力,而北京银行是唯一一家为中和农信提供贷款的内资银行,并且是在中和农信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给予了很大支持,除了授信业务,还提供了总分公司的开销户、结算,银企直联,外债专户业务、结售汇,增资专户业务,托管业务等等。这些服务在其他银行是很难对小额信贷企业提供的,但北京银行对中和农信的支持一直很稳定,这既是基于北京银行一直以来对普惠金融的践行,同时也是建立在对企业情况的充分调研之上。
由于中和农信的服务对象大多在偏远的贫困区,支行员工往往需要多次驱车几千公里深入一线下户收集资料。这些不怕苦累、尽职尽责得来的调研结果,让北京银行对中和农信以及那些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有了极为深入的了解,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全面合作。随着中和农信的发展壮大,授信额度也从最初的2000万元增加至4.5亿元。
合作过程中,北京银行针对不同业务,与客户建立业务交流群,以便在第一时间响应中和农信提出的业务需求,并尽快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解决方案,由于每天发生业务及业务量较大的特性,彼此之间几乎做到了每天都有沟通。有时遇到紧急业务,经常会沟通至凌晨,在节假日进行沟通也是常有的事。真诚的服务精神,专业的业务能力,让北京银行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只要有业务需要,客户都会首选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与中和农信的合作,不但让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是携手打通了农村金融扶贫的最后一百米,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