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8 03:07:15来源: 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中国版影子银行官方定义出炉!这六类金融产品和活动被定义为高风险的狭义影子银行!
我国首份影子银行官方报告今日出炉!
由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和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组成的课题组12月4日在《金融监管研究》杂志公众号上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
报告兼顾影子银行国际标准的共性特征和我国影子银行特点,首次确定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标准、范围和分类;并就监管方向与重点提出设想。
课题组人士对记者表示,总体看,对于影子银行风险应把握以下方面:治理高风险影子银行,但不是要消灭掉影子银行,而是降低影子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主要治理对象是链条长、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部分;对于风险较低、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合法合规的业务,继续支持其正常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监管的一致性原则。
中国影子银行有五大特点
影子银行是指常规银行体系以外的各种金融中介业务。由于游离于监管之外,风险隐蔽,交叉传染,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已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自2011年起每年发布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中国也报送相关数据。
然而,不同国家影子银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不同。受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监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响,我国影子银行呈现出与其他经济体不同的特点。
因此,需要针对中国影子银行特点,明确影子银行的判别标准、范围和分类,同时要健全符合我国实际的影子银行统计监测。
根据报告,中国影子银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以银行为核心,表现为“银行的影子”。从负债端看,银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资金的主要提供方;从资产端看,影子银行的客户绝大部分是银行的客户,实质为通道业务。
第二,以监管套利为主要目的,违法违规现象较为普遍。各类机构利用监管制度不完善和监管标准不统一游离于监管边缘,在所谓的“灰色地带”大肆从事监管套利活动。另外,还存在大量“无证驾驶”,形成了“全民办金融”的小环境。
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本应只承担信息中介和支付中介功能,但事实上却从事贷款等资金信用活动,并长期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第三,存在刚性兑付或具有刚性兑付预期。多数产品承诺保本或保最低收益。有的还与投资人签订“抽屉协议”,承诺刚性兑付。
第四,收取通道费用的盈利模式较为普遍。我国影子银行产品大多是认购持有到期,流动性低,以量取胜,拼市场份额。赚取通道管理费是盈利的主要来源。
第五,以类贷款为主,信用风险突出。我国影子银行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的替代,但客户评级标准显著低于贷款客户,无论是融资来源还是资金投向都承担直接的信用风险,且风险大于银行贷款。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标准遵循四大标准
课题组认为,确定我国影子银行标准,必须兼顾影子银行国际标准的共性特征和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报告按照风险程度高低,分为广义和狭义影子银行,并分别确定属于其范围的业务。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标准主要包括四项:
一是金融信用中介活动处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信贷发放标准显著低于银行授信。主要包括各类不受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标准约束的类信贷业务。
二是业务结构复杂、层层嵌套和杠杆过高。发行分级分层产品,区分优先级,中间级和劣后级,有的涉及账户分拆、多层嵌套。
“基金、理财、信托等可以作为交易对手直接进入同业拆借和回购市场,有的大量使用衍生产品,质押回购方式加杠杆。部分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和地方资产交易所还将本应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的资管产品进一步拆分、转让,销售给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一般个人客户。”报告指出。
三是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低。产品存续期间完全未披露基础资产信息,或披露不充分。
四是集中兑付压力大,金融体系关联性和风险传染性高。各种以集合投资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期限转换作用,是影子银行的重要特征。当投资产品出现风险征兆时,从众心理将诱发“破窗效应”,极易造成挤兑冲击。
中国影子银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
按照上述界定标准,报告将中国影子银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
其中,广义影子银行是基本符合四项界定标准的金融产品和活动。
狭义影子银行则是其中影子银行特征更加显著、风险程度更为突出的产品和活动。
广义影子银行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