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6 11:12:34来源: 新浪科技综合
蛋壳的爆雷让“租金贷”再次甚嚣尘上,舆论纷纷指向提供资金方的微众银行,作为放款方,微众显然是知道“租金贷”的风险,但或许是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微众仍大力拓展该业务。
而作为民营银行的新秀,或许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才让其对风控不够严格,最后演变成一场租户深受其害的闹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长租公寓品牌蛋壳的“爆雷”也牵连到与之绑定“租金贷”的微众银行。
12月2日,微众银行针对蛋壳公寓事件发布公告称,所有受蛋壳公寓事件影响的微众银行客户,融易新媒体,剩余贷款本金将给予免息延期,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微众银行不扣款、不计息,不影响信用记录。
与此前微众银行公告的2021年3月31日之前,租客征信不会受到影响看似有“让步”,但实际上微众银行在爆雷之前是“租金贷”的受益者。作为蛋壳、自如“租金贷”的合作方,微众银行提供给“租金贷”的贷款利率在10%左右,如此高的收益率对于微众银行而言是丰厚的。
不过随着蛋壳的“爆雷”,微众银行也深受其害。而微众之所以会和“蛋壳们”纠缠在一起,与其商业模式脱不了干系。
作为互联网银行,微众没有传统银行线下多网点低息揽储的存款优势,同样,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经营多年,绝大部分对公业务优质客户掌握在手中也让“微众们”望尘莫及。
因此微众只能另辟蹊径靠高利率资产覆盖高成本负债,而高收益天然伴随着高风险。
显然,此次长租公寓的“租金贷”便是血淋淋的教训。而高利率的“微粒贷”作为微众银行挑大梁的角色,后期是否会发生“租金贷”类似的事件需要微众有足够强的风控以应对。
高企的负债成本“倒逼”微众银行接受“租金贷”
作为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无疑是第一梯队的尖子生,自2014年获批成立以来,其发展不可谓不迅猛。仅从资产规模来看,由2015年的96亿增长到2019年的2912亿,尤其是2018年实现跨越式增长,资产规模由2017年的817亿增长到2018年的2200亿,仅一年时间就增长近1400亿。
资产规模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存款的增长。2018年微众银行存款余额1549亿元,而2017年仅为53亿,较2017年飙涨了28倍。而此前一直依赖的同业负债由2017年452亿下滑至207亿。
为何会同时出现存款的爆发式增长和同业负债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2018年微众银行推出高息揽储神器“智能存款+”。
公开资料显示,智能存款是民营银行为主要发起者的线上创新型银行存款产品。其底层资产以三年或五年期定存为主,通过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机,且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
2018年8月,微众银行推出存款产品“智能存款+”,9月份正式面向大众开放,该产品为5年期定存产品,实行阶梯利率,存的越久、利率越高。当时存款时间在1个月内、1-3个月、3-6个月、6个月-1年、1年-5年对应的提前支取利率,分别对应为2.8%、4%、4.3%、4.4%、4.5%。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时互联网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跌大背景下,“智能存款+”凭借着存取灵活、收益高等优点,一上线便风靡市场。而后,多家民营银行相继推出智能存款产品。
不过,好景不长,微众银行“智能存款+”推出后仅4个月,12月28日,便宣布称由于销售火爆,“智能存款+”即将售罄,因此限时开放存入。
据媒体报道,彼时监管层约谈相关方,主要考虑到一旦出现投资者集中提前支取,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另外则担心高利率可能扰乱市场。
放弃低成本的同业负债转而用高成本来揽储,这其中跟监管调整同业负债有关。
根据原银监会2014年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额的三分之一。2018年年中,监管机构将民营银行纳入监管范围,且要求民营银行在2019年末之前达标。
监管的规定让微众银行不得不高利率抢存款压降低利率的同业负债。
2017年数据显示,微众银行同业负债452亿,占总负债比例为62%。经过2018年的高利率抢存款,微众银行同业负债则从2017年末的452亿元下降到2018年末的207亿元,在总负债占比从2017年末的62%下降至2018年末的10%;存款比例从2017年的7.27%大幅升至2018年的74.38%。
这一情况,亦出现在其他民营银行财报上。网商银行吸收存款占负债比例从2017年的34.24%升至2018年的47.49%。
负债端成本的大幅上升“倒逼”微众银行去寻找高收益率的资产,而彼时风靡一时的“租金贷”自然成为互联网银行们的香饽饽。
微众银行介入“租金贷”无异于饮鸩止渴
2015年长租公寓的遍地开花,让这些披着皇帝新衣的“新物种”开发出租金贷这一金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