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5 04:01:35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火热多年的征信赛道正在冷却。
在华展业15年的全球最大征信巨头益博睿集团(Experian)即将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在益博睿退出消息曝光几日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消息显示,包括考拉征信等四家机构注销企业征信备案,不再经营相关业务。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已有约20家备案机构退出。
虽然内外资机构退出市场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反应了一致的问题——征信并不是一个靠经验移植或投资驱动就必然获得成功的赛道。
2015年以来,政策面的开闸和资本炒作催化各路公司扎堆,一批新兴机构在不了解征信商业本质的情况下涌入征信行业寻找商机,产生了大量的产业泡沫,无效投入和无序竞争也挤压了正常的市场空间。泡沫刺破后,行业又能获得怎样的教训和启示?
小贷新规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益博睿的退出来得颇为突然。就在今年11月,该公司刚刚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进博会。9月,益博睿大中华区CEO黄坚出席了外滩大会上一场信用主题的分论坛并做了主题演讲。在今年更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坚还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益博睿亚太总部提供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英文声明证实,集团计划剥离益博睿在中国内地地区的企业征信方面业务,目前正在与潜在买家交涉。此外,将保留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决策分析业务。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退出是总部决定的,中国区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益博睿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个人征信公司,总部位于爱尔兰。其与艾可菲(Equifax)和全联(TransUnion)并列美国三大征信局。官网信息显示,目前益博睿在全球运营19个个人征信局和14个商业征信机构,提供遍及全球各地8亿个人客户和9900万企业数据信息。
益博睿于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其核心优势在于个人征信业务,但在中国内地难以涉足该领域。“益博睿做过很多监管层的工作,政府关系疏通也不错,无奈个人征信数据太敏感,很难向外资开放。”一位上海征信行业资深人士透露。
2007年,通过全资收购彼时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商业信息服务商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信”),益博睿进入企业征信市场。2018年,该公司更名后的主体“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了央行批准的企业征信备案,市场对其扩大在华业务一度充满期待。
根据官网信息,益博睿中国目前业务模式包括企业征信、决策分析、反欺诈、市场营销和数据处理等。其中,企业征信和决策分析是核心业务。
根据益博睿(EXPN.L)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披露的2020半年报显示,EMEA及亚太地区的收入占集团收入总额的8%,融易新媒体,较2018年、2019年年报比例有进一步下滑。
对于益博睿的退出,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突然,却也在情理之中。
大数据和征信研究专家、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告诉记者,益博睿入华初期的业务做得不错,主要是基于决策引擎等核心风控产品,包括零售、策略等咨询服务效益也较好。“它的突出问题还是本土化不足,没有把作为全球最大征信机构的先进产品和服务,能够和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结合起来。例如面向发展中不够成熟的中国民营企业,没能量体裁衣提供合适的征信产品。”
前述上海征信人士透露:早在2008年,益博睿就可以给出年薪30万元的薪酬,颇具竞争力,但近几年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高管变动也快,没有看到太有竞争力的产品。
由于最优势个人征信业务不能做,只能退而求其次。益博睿中国在国内展业的支柱业务之一是决策分析。决策分析即信贷系统中的决策引擎,其功能是,一件贷款申请后,决策引擎会给出一个是否授信的结果。“益博睿在决策引擎方面非常专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算比较大,背后支撑它的是其全球展业采集数据锻炼的模型。”有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官方资料,益博睿曾与国内的众多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中国银联和多家银行,渗透了电商、零售、金融、支付等领域。
但值得注意的是,益博睿核心产品决策分析的重要客群是P2P网贷平台和网络小贷公司,即央行征信中心长期覆盖力不足的群体。近年来网贷、助贷行业持续震荡,市场主体缩水严重。
前述上海征信人士向记者分析:网络小贷新规出台后,行业预期降至冰点,可能导致更多机构退出小微信贷市场,这也使益博睿决策分析业务市场前景的不确定因素增大。这也许是驱使益博睿作出撤退决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企业征信模式短板难破
下转B7
事实上,益博睿正在寻找潜在买家的企业征信业务,其面对的市场也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