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8 03:12:23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经历了10个多月的空窗期后,随着厦门银行完成挂牌,今年银行A股上市终于打破了零纪录。
10月27日,厦门银行(601187.SH)在上交所敲钟上市,开启了福建城商行登陆资本市场的先河,同时该行也是今年A股首家上市银行。
对于今年银行上市进程放缓的原因,有银行业观察人士此前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一是,疫情导致流程受到影响;二是,申请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等有所延后;三是,部分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有所下滑,导致申请和审批受到影响。
虽然进程缓慢,但冲刺A股IPO的银行仍在不断增加。根据证监会披露的首发申请企业情况数据显示,除已通过发审的重庆银行(01963.HK)外,在这份排队上市的银行单中,还有17家银行仍在候场,其中绝大部分银行所处的审核状态为“预先披露更新”。
中小银行积极上市反映银行补充资本的饥渴。“中小银行IPO有助于其拓宽融资渠道、补充资本金,同时也有助于理顺中小银行股权结构混乱等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提升内部治理效率增强竞争力,另外,还可以提升银行自身的品牌效应。”11月1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说。
银行上市为何这么难
回顾银行的上市历史,2016年银行开闸上市以来,当年在A股上市的银行就达到8家,2017年和2018年明显回落,分别为1家和3家。
在监管层鼓励银行补充资本的环境下,2019年银行IPO再次提速,8家银行在A股上市,成为真正的银行“上市大年”。同时,2019年银行上市类型也较为丰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地方性银行。
今年以来,仅有一家银行在A股上市。“因为疫情的复杂性,对经济影响也很复杂,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尚无定论,对银行A股和H股上市,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表示。
上述银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受疫情影响,今年A股市场整体的发行审批节奏都有所放缓。除此之外,拟上市银行都是中小机构,需要对其资产质量等方面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核。
据统计,目前A股正在排队IPO的银行达17家,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分别为湖州银行、兰州银行、大丰农商行、昆山农商行、上海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东莞银行、广州农商行。
H股上市方面,今年传来两单“捷报”。7月16日,渤海银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今年首单银行IPO项目,也是第10家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而苦等多年A股上市无果后,威海银行开启“港漂之路”,并于今年10月12日挂牌香港联交所。另外,东莞农商行、新疆汇和银行等银行正在推进港股上市。
补充资本才能求发展
中小银行通过A股IPO募资暂时面临一定难度,如何探索更多合理的“补血”渠道,引导银行增强资本实力,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和现金流受到了明显的冲击。
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企业有效复工复产,国家一直在鼓励银行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而信贷投放的扩张,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对银行资本金的消耗。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区域性中小银行也因此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5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保险资金投资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可投资范围大幅放宽,有利于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
“就目前来看,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城商行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杨荣表示,大行和股份行融资速度与规模远高于中小银行,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紧迫性较大。
来自监管的数据,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4%,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7%,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41%,较上季末上升0.20个百分点。
作为外源性资本补充,银行除了通过IPO募资外,诸如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券、优先股等也成为近年来各家银行频频使用的资本补充工具。虽然今年银行上市数量较少,但正通过其他多种渠道加速资本补充,提升抗风险能力。
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报告提到,2020年上半年,在增提拨备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情况下,上市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为缓解资本压力,银行通过增发、配股、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多渠道资本工具发行,持续补充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