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7 15:19:29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随着互联网贷款监管政策的持续加码,银行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进入加速调整期,新增贷款业务审慎收紧,很多中小银行逐步停止联合贷款业务,并等待细则落地。
与此同时,担保分润模式的助贷业务发展提速。多位金融科技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下半年来,以融资担保或保险等增信合作的助贷业务,其咨询及项目合作量增长较为明显,地方中小银行开展相关业务居多。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家银行零售部了解到,网络贷款业务近两年一直在调整。在原来的联合贷款业务模式中,平台出资占比仅1%,但风险基本都转嫁给银行机构,对银行来说风险成本较高。新的监管规定出台后,出资比例、分润模式等原有模式都面临调整,目前平台都还没有明确的新方案细则,各家银行都还在观望,但仍看好联合贷款合作前景。
银行暂停新增业务
随着网贷新规的出台,各商业银行正在加速调整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
某城商行网贷业务人士透露,以前该行与借呗等平台的合作较多,今年开始都逐步停了,一是因为疫情后风险上升且利润太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政策调整,新的网贷政策出台后,原来业务模式的出资比例、风险分担机制、利润分配等都需要重新调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合作机制,银行也在观望。“如果新的合作模式对银行有利好,我们还会考虑合作。”
“去年还与微粒贷等平台有一些联合贷款业务,不过今年已经不怎么做了;其实现在蚂蚁、京东等巨头平台主要是跟一些大中型银行合作较多,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与蚂蚁的合作规模都在千亿元以上,小银行大部分都在收缩或暂停相关业务。”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经理表示。
“现在网贷新规还在征求意见,还没到操作阶段,不过银行对联合贷款合作的新增业务审慎收紧了,还在观望中,等待具体实施细则和调整方案的落地。”沿海地区某城商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行近来已经对线上业务结构进行了一定调整,与外部互联网机构的联合贷款业务部分已下架,一部分资金转向银行自己的线上渠道和信用卡消费贷业务领域。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实际上早在7月份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该行就已经开始调整与外部机构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策略了,目前监管仍没有给出明确的实施细则,但新增贷款已经很少。最新发布的网贷新规,更多是针对非银机构,现在银行也在等合作平台的调整结果。
银保监会7月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商业银行出资比例不高于70%,要求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加强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同时防范和管控信息科技风险。
11月2日,央行、银保监会公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监管主体,并对网络小贷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风控体系、单户上限、信息披露等问题作出详细规范,要求经营网络小贷业务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网络小贷公司开展单笔联合贷款出资比例不低于30%。
广州某助贷机构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网贷监管政策出台的核心目的是要控制风险,防范风险向银行机构传递。
在其看来,联合贷款模式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其数据、流量优势为银行筛选客户,银行再基于自有风控模型进一步评估审核。“现在几家头部互联网机构联合贷款规模太大,且原有合作模式中互联网机构出资占比太低,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实际操作中,中小银行话语权相对较弱,很多中小银行自己的数据化风控能力不足,较为依赖互联网机构的风控,一旦其风控模型出现问题,合作银行很难发现并及时反应,风险较高。”
东吴证券也分析指出,当前互联网贷款模式中,风控实质性由大型互联网平台掌握,尽管监管反复要求金融机构独立风控,但“是否独立”难以界定。且受制于数据资源,金融机构也没有“独立能力”。然而,无法独立风控的金融机构却是大部分贷款的出资方,承担风险、消耗资本,融易新媒体,这形成了互联网贷款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风险转移。
前述某城商行网贷业务人士告诉记者,该行今年二季度基本停止了与网贷平台的联合贷款业务,主要是疫情影响不良上升太快,成本太高。“在与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中,中小银行的话语权较弱,对方出资比例仅占1%,风险全部由银行承担,加上疫情后信用风险加剧,银行整体利润太低了。”该人士如是说。
合作分散化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随着联合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上升,央行、银保监等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