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30 13:00:28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余俊毅
大额存单作为银行的一项安全稳定、收益较高的存款类产品,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近期,《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大额存单的销售情况相当火爆,成了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香饽饽”,甚至有不少投资者为此提前预约,拼“手气”抢单。
记者还注意到,有国有大行推出了可转让的大额存单产品,部分中小银行更是尝试在第三方平台上转让。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银行其他理财产品,大额存单更加稳健安全,收益也略高。因此不难理解,原来喜欢买稳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客户,现在都转向去抢大额存单了。”
大额存单今年供不应求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多个途径调查了解到,今年以来大额存单非常抢手,往往是“一单难求”。
“今年以来,抢购大额存单的客户太多了,近半年来都是供不应求状态,用‘抢购’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一家城商行理财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银行发行大额存单,需要向央行报备,然后按计划发行。有不少客户询问过大额存单产品,但我行已很久没有配额了,因此无法满足客户这方面的需求。”
记者还发现,有家公众号平台专门撰文,向投资者传授如何能更成功地抢购到大额存单。大额存单销售火爆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记者获悉,目前求购大额存单的渠道并不单一,除了等待发行时抢购外,还可以通过转让方式购得,目前已有银行开始试水大额存单的线上转让业务。
工商银行是近期率先推出可转让大额存单的银行。《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工商银行此次发行的可转让大额存单为2020年第七期个人大额存单。该产品分为1年期、2年期,年利率分别为2.25%、3.15%,在同期限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0%,起存金额20万元。
部分中小银行更是开始尝试在第三方平台上转让,部分银行甚至可以根据约定为用户匹配符合条件的自然人用户受让。记者在京东金融APP上发现,稠州银行当前发售的部分个人大额存单产品可随时进行线上转让,由京东金融提供线上转让平台。
长期大额存单最抢手
一家城商行的北京地区营业网点经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比较受欢迎的理财产品是利率较高的结构性存款。随着结构性存款收益率的下调并按市场化浮动以后,大额存单开始变得抢手了。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后发现,结构性存款市场确有明显降温迹象,部分银行甚至一度停售结构性存款产品。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结构性存款为8.98万亿元,较年初压降1.82万亿元,降幅达16.84%;较4月份时的峰值压降3.16万亿元,降幅达26.07%。
据零售金融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大额存单共发行421只,环比增加5.78%。其中,3年期大额存单发行量占比为35.87%,环比下降4.08%,处于全年较低水平;1年期以下大额存单发行量占比50.12%,环比增加6.4%。
下半年以来,国有银行长期大额存单发行量更是大幅减少。在9月份新发行的大额存单中,大部分产品期限都在1年以内,2年期和3年期产品分别只有2款,5年期以上产品没有。
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对记者透露:“不同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受市民欢迎的程度也不一样。在9种期限中,3年期、5年期等长期产品因利率较高,最受用户欢迎。但银行为了控制揽储成本,大都会减少长期大额存单的发行量,这也是造成大额存单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额存单销售紧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后,保本型理财逐步淡出市场。但投资者对低风险的存单类产品的需求仍然较高。大额存单具有存款的“保本”性质,易获低风险投资者青睐。二是资管新规后,理财产品持续整改,一些具有错配特征的“高息”理财产品逐步淡出市场;大额存单利率相对较高,因此更具吸引力。
建行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曹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股市横盘波动,投资效益不佳;同时,房住不炒压抑了部分客户投资房产的热情,导致大量储蓄流向风险相对较低、利息收入稳定且相对较高的大额存单。”
大额存单利率持续下降
《证券日报》记者还发现,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也在不断下降。近两个月发行的大额存单已经没有利率超过5%以上的了。在之前的5月份,部分农商行发行的大额存单还有利率超过5%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