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1 18:21:38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19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的《跨境支付交易:展望未来》分会中,IMF称,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可能将加大“货币替代”压力,即外币替代本币在国内使用。
国际清算银行(BIS)在10月联合7国央行发布的报告(下称报告)里也呼吁各国关注数字货币用于跨境交易后对本国货币、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等影响。
此外,面对国际数字货币竞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目前还没有决定是否发行数字货币,在发行之前还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及公众进行“广泛”的公众咨询。
数字货币或加压“货币替代”
在数字货币加大“货币替代”压力方面,IMF表示,货币替代可能削弱当局对国内流动性的控制,降低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并可能进一步削弱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数字货币概念初现之际,有关其对本国货币及货币政策影响的讨论就已开启。
一般情况下,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有多种方式:一国自己的数字货币可在另一国区域内支付; 也可在本国进行跨境支付等操作;还能在另一国境内进行跨境交易。由此,虽然跨境支付效率得以提高,也相应造成本国货币挤压、货币政策传导效用、金融稳定等潜在风险。
欧央行于9月发布的数字欧元报告里就曾特意指出,需重点关注数字欧元对欧盟货币政策的影响,如是否计息、如何反映传统货币利率变化、及银行间资金流动性等问题。
BIS也在报告中敦促各国需深入分析数字货币用于跨境交易下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影响。
报告称,国家大量持有另一国数字货币可能会导致更强的、预料之外的国际溢出效应。具体包括:汇率剧烈波动、他国“数字美元化”、助长避税行为,与国内当局监管弱化。因此,在上述潜在风险及挑战下,需要对数字货币跨境交易展开更多研究,以在提高效率下保障货币交易安全。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是数字美元或数字欧元的话,作为全球性货币,在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内部可能会较为受欢迎。在这种情况下,数字美元或数字欧元很可能会对小国家的主权货币形成挤压,而这些国家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将很难控制。
“对货币替代的担心是存在的。”刘斌说,“很多国际组织在报告里也有提及,数字美元出现会导致很多国家货币美元化。另外如Libra此类大公司发行的稳定币也可能会对很多小国主权货币形成一种侵蚀。”
“其实中国在去年6月 Facebook发布Libra后,明显加快了数字人民币进程。如果像中国这种超大经济体都在考虑货币主权问题,那么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则更为紧迫。”他补充道。
对传统货币政策短期暂无明显影响
除了对“货币替代”的考量,数字货币的跨境交易或将影响一国传统货币政策。
理论上,计息的数字货币可以将政策利率变化立即传递给其持有者,这也激励银行更快地传递利率。 但理论之外,为了有效地传递政策费率,计息数字货币需支付具有竞争力的费率,并允许公众持有可观的金额。这可能促使银行脱离中介,造成中央银行资金不稳、从而破坏金融稳定。
报告指出,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或使央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数字挤兑”。 而大量采用非主权货币计价的货币,可能会限制货币政策支持金融稳定的能力。
但在刘斌看来,目前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短时间内不明显。 “首先从现今的有限规模看,数字货币不太会影响到货币政策。其次,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是不计息的,在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下,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不过刘斌也指出,在计息数字货币下,情况将会比较复杂。
“在计息情况下,通过居民持有央行数字货币利率的调整得以调整货币资金流向,将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比如采取数字人民币负利率,以调节货币持有情况,从而推动货币政策更快的实施”,刘斌补充道。
除了上述潜在风险外,刘斌还认为,数字货币跨境交易还可能模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间关系。
他说,“主要原因在于如果财政转移支付是通过央行数字人民币系统(DC/EP 系统)来进行发放的话,基本上与央行投放货币没什么大区别。从这点上来讲,其实数字货币可能会有造成二者间的模糊。”
为应对上述潜在风险,BIS指出,提供一个高效且方便的数字货币、中央银行与国内私人支付提供商合作、加快引入更快的支付系统,及改进现有支付基础设施及原则以提升国际适用性等尤为重要。
美联储态度转变,但暂无计划正式推出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