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9 14:09:04来源: 券商中国
原标题:“准金控”大盘点:65家涉足超百张金融牌照,22家民企有望转正,互联网巨头自成体系
今年11月1日起,“金融控股公司”将实施准入管理,金控公司监管办法在经过多年探索后,终于靴子落地。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地方国资、民营企业和互联网巨头旗下“准金控”平台就有55家,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数量超过百家,其中不少平台都入股了三类以上金融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12家大型央企旗下已有多个金融子公司牌照,一部分已经达到申请金控牌照的规模条件,另一部分随着资产规模的增长,几年内可能也面临着申请牌照的需求。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未来新设金控的机构,应该主要是现有监管体系下非持牌机构,包括产业系、互联网系和地方政府系。将它们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并且加强监管跨部门联合机制,对减少监管套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存量增量都要按要求整改
2002年,国务院曾批准中信集团、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平安集团为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
2018年,央行在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的同时,再次披露5家金控试点公司,分别是招商局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金控。
在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框架下,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可以说是缓慢摸索、徐徐前进,最终形成现在的体系。
9月14日,《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两项规定的实施,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持纳入了监管。
经验和教训都表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突出风险,主要体现在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也是这次办法出台的主要约束对象。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未来新设金控的机构,应该主要是现有监管体系下非持牌机构,包括产业系、互联网系和地方政府系。将它们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并且加强监管跨部门联合机制,对减少监管套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非要必要的。
但他也表示,存量金控集团也要比照新出台的金控办法,不少机构还存在在法人治理层级偏多、股权结构相对复杂、风险隔离制度不严格、乃至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监管套利等问题,在未来更全面更严格的跨部门联合监管模式下,是需要进行整改的。
从广义讲,金融集团是典型的金融控股集团,但其由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并控制,发展较为规范,风险防范能力较强,所以此次《办法》适用于非金融企业和自然人控制的金融控股集团。
22家民企准金控有望转正
9月14日,《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出台,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持纳入了监管。11月1日起,“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准入管理。
周瑾认为,存量的准金控集团也需要比照新出台的金控办法,不少机构还存在在法人治理层级偏多、股权结构相对复杂、风险隔离制度不严格,乃至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监管套利等问题,在未来更全面更严格的跨部门联合监管模式下,是需要进行整改的。
近年,在产融结合模式下,一些具有产业背景的民营企业投资控股了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比如海航系、万向系、泛海系、复星系、先锋系、中植系、涌金系、新理益系等。
在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的22家准金控性质的民营企业中,15家有参股银行或金融租赁,11家投资了信托公司,18家有证券类公司,17家有保险机构。同时,不少企业都有三类以上牌照。
产业和金融如果结合得好,对于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有部分问题公司盲目向金融业扩张,致使风险不断累积,例如已被清算或者接管的安邦系、华信系、明天系。
汲取过去的教训,央行加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要求降低复杂性,把股权关系要拉直,并严格用制度来隔离实业板块和金融板块。过去,一些金控集团交叉持股、循环注资、虚假注资,还有少数股东干预金融机构的经营,利用关联交易隐蔽输送利益,这些做法已经被逐步堵上。
日前,融易新媒体,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一些实力比较强、经营规范的机构通过准金控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丰富和完善了金融服务,有利于满足各类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