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8 01:08:45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慈玉鹏张荣旺北京报道
LPR改革开启了金融市场的“脉动”时代。
LPR改革一年来,自从MLF利率向LPR传导,再传导至贷款利率的联动机制建立后,LPR陆续多次下调,给与实体经济支持。今年8月,六大国有银行对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按照相关规则统一调整为LPR定价方式。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LPR改革带动贷款利率下降,一定程度上造成银行存款端压力,目前有银行已开始调整负债端结构。上述人士建议,银行可采取理顺利率传导机制链条,融易新媒体,强化FTP建设,通过内部收益曲线融合增加FTP定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措施缓解负债端压力。
利率连续下调
2019年8月17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8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首次公示:1年期LPR为4.25%,比原来基准利率降了10个BP,5年期以上LPR为4.85%。
而今年8月公示的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相对2019年8月,两个指标分别下降40个BP及20个BP。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一年时间中,1年期LPR利率及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4次,未有升高情况。4次下调时间分别在2019年9月、11月,2020年2月及4月,其他月份维持不变。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谈及LPR改革一周年成效时表示,LPR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成效显著,目前LPR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已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贷款利率实现“两轨并一轨”。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告诉记者:“LPR改革加强了央行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调控能力,建立了传导机制。通过调降LPR利率,可更为直接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8月公示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在LPR下行引导下,贷款利率明显降低,且降幅大于LPR降幅。截至今年6月末,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6%,比上年12月下降0.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4%,比上年12月下降0.48个百分点,明显超过同期LPR降幅。
另外,LPR影响面正不断扩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告诉记者:“LPR改革首先调整的是增量贷款。按照计划,今年银行将完成存量贷款全部转换为LPR定价,进一步扩大LPR影响作用范围。”
某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从2019年起,央行就将LPR应用纳入了MPA考核中,对于新发放贷款要求一定比例挂钩LPR。目前新增发放贷款原则上都要挂钩LPR,存量贷款处理根据客户选择决定是否挂钩LPR。”
记者注意到,8月25日起,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邮储银行(601658.SH)对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按照相关规则统一调整为LPR定价方式,交通银行(601328.SH)则于8月21日起进行调整。根据相关公告,批量转换完成后,若对转换结果有异议,客户可通过相关渠道自助转回或与贷款经办行协商处理。
此外,LPR影响领域不仅限于银行贷款。8月20日,最高法院明确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修改为4倍LPR,大幅降低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银行负债端生变
LPR改革对银行存款端产生一定影响。据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8月出具的报告显示,改革以来贷款利率下行,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从实际情况看,在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近期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
今年6月,几家大型银行主动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股份制银行亦随之相应下调。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6月份的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64%和2.71%,相对2019年12月有所下降。此外,部分地方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行。
即便如此,目前净息差仍呈现收缩状态。专注LPR研究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告诉记者:“利率下行,银行净息差收窄在全球也是普遍现象,资产负债收益率的非对称下降必然会对银行净息差形成挤压,商业银行今年二季度净息差为2.09%,与2019年底相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徐高表示:“目前政策导向是金融让利实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息差收窄是正常现象。提升银行存款利率灵活性应是大方向,但推进起来会比较慎重,会重点考虑储户的接受程度。”
陈道富告诉记者:“某种意义上,目前还存在‘存款定资产’现象,毕竟存款仍是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但是银行负债来源已多元化,存款占比不断下降,市场化融资及各种创新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影响越来越大。如通过资产同业借贷、发行CD盒等方式实现增加负债,以及加大资产证券化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