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8 13:29:33来源: 国际金融报
近期,银行理财市场中充斥着“清退”、“提前终止”的字眼。
亿联银行拟对旗下一款智能存款产品进行清退,因调整方案相比当初购买时该行给出的利率水平差距较大,由此引发不少储户反对。
工行计划提前终止的“安享长盈”系列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多在5.5%至6.1%之间,远高于同期发行的普通理财产品,如今的“强退”也引发部分投资者质疑。
银行这一系列举动背后究竟是何缘由?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高息理财产品被强制离场?
靠档计息类产品落幕
近日,亿联银行对旗下一款智能存款进行清退,产品名称为“亿联智存(利添利A款)”,于2019年初在京东金融上发售,该存款为靠档计息产品,期限最长为5年,利率最高能达到6.02%,下半年利率有所下调,但最高也能达到5.82%。
亿联银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客服中心并未接到清退或调整的方案,目前只是对部分投资者进行市场调研,以获取相关建议,但目前这款产品已于今年年初下线停售。
但据储户反映,亿联银行拟定方案显示,如果在今年底前提前支取,因投资期限均未满3年,利息按照靠档1.967%计算。若在明年提前支取,则按活期利率计息。而这一方案相比当初购买时该行给出的利率水平差距较大,引起投资者不满。
除亿联银行外,早在今年4月份,廊坊银行和张家口银行已相继发布智能存款清退公告,如果在清退日之后提取智能存款,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另外,广发银行于8月13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将于2020年9月11日终止“定活智能通”及“智能分段计息”业务。
为何靠档计息产品纷纷离场?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亿联银行下架智能存款产品,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响应监管精神,主动对此类产品进行清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监管部门尚未公开明确此类靠档计息产品的存量清理要求,不排除银行方通过“一刀切”方式缓解其负债端压力。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靠档计息类产品,是指产品提前支取时不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而是按照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也就是执行阶梯利率的产品。“实际上是银行对存款人利益的让渡,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成本,因此引起监管重视并对此进行规范”。
今年3月,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明确指出: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将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纷纷对靠档计息类产品进行整改以符合监管要求。这也体现了监管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减少银行负债端压力,进而通过银行传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切实让利实体经济的决心。”杨超说。
此外,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目前大环境提出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下降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很大的一部分是由银行的资金成本决定,如果想要下调贷款利率,真正让利实体,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负债成本降下来。”他进一步表示,实际上今年出台的结构性存款管理办法等根本目的都在于降低银行整体的负债成本。
高收益率“老”理财产品强退
除了上述智能存款被清退外,近期也有投资者收到其他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通知。
记者了解到,工行提前终止了一款名为“安享长盈”工银财富客户专属理财产品1829天,该理财产品2018年3月发行,从产品名称中可以看到理财期限长达5年,原到期时间为2023年3月8日,但工行发布了提前终止公告,产品到期日提前到2020年7月29日。
工商银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6.1%,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财收益的时间从五年压缩至两年,有一些损失。
该客服人员还表示,目前“安享长盈”系列产品已全部做出调整提前终止。“在说明书中有写道,银行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单方面提前终止产品。”客服人员称,具体终止的原因是产品问题。
杨超表示,不少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老”理财产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加快净值化转型步伐,压降存量资产规模、减轻转型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资金成本,减少产品成本与收益倒挂现象。这些“老”理财产品的保本收益率一般在5%以上,在现阶段市场流动性宽松、利率不断走低的情况下,银行较难达到这一收益水平。
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单方面强退的做法合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