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7 00:11:28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彭 妍
2020年上半年,银行业严监管态势依然持续。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25日(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为准),包括银保监会、银保监局、银保监分局在内的监管系统统计,对商业银行(包含个人)开出的罚单数量达2000多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级别以上的大额罚单,涉房类贷款违规成为罚金最高的处罚原因。
“一方面,从金融市场的结构来看,银行信贷占整个金融市场很大的比重,尤其在流动性比较宽松情况下,监管方为了将其引导到实体经济,会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房地产存在过热的可能性,有不少地方房价出现上涨,信贷资金如果出现空转,流入房地产会导致金融的风险,不利于整个经济稳增长和保增长等目标的实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监管的重点依然是防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甚至金融空转,尤其是在货币宽松保持适度流动性的情况下。
年内最大罚单
罚金高达2100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银保监系统今年开出3张罚款金额超千万元的罚单,累计金额达5772.16万元,被罚机构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其中,某股份制银行领到最大罚单,共计2100万元,成为今年以来行业内罚金最高的罚单。
记者发现,从处罚案由来看,上述大额罚单中涉及多项违法违规事实,其中多项违规行为与涉房类贷款有关。另外,票据业务、同业资金投向管理、理财业务、押品估值管理多项业务等行为也成为银行触及监管红线的雷区。
具体来看,近日,某城商行又因多达23项的违法行为收到了一张千万元级罚单。公告显示,上海银行因在2014年至2019年的2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没合计1652.16万元,其中被没收违法所得27.16万元,被罚款1625万元。
从违规事由来看,违规贷款首当其冲,包括违规向资本金不足、“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以其他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发放贷款用于偿还银行承兑汇票垫款;贷款分类不准确;违规审批转让不符合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的信贷资产;虚增存贷款等。
另外,该行并购贷款管理、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个人贷款业务、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委托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今年2月20日,北京银保监局给予某股份制银行合计202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罚单中列举了该行19项违法违规事由,其中13条跟房地产有关。包括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房地产开发公司、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理财资金违规投向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等。
8月10日,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在2013年至2018年因存在未按专营部门制规定开展同业业务;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延迟支付同业投资资金吸收存款等12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2100万元。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发现,监管对商业银行的各类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加大金额处罚之外, 对历史违规事件的监管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强,在时间跨度上甚至追溯到了过往七年。
“银行从自我利益的角度来说,依然有违规的动机,尤其是进入楼市。从目前整个楼市的来看的话,由于货币宽松,抗涨的预期比较强烈,所以着重在这些领域。此外,整个实体经济利润不是太高,所以整个资金有流向房地产的冲动,因此在此领域的违规比较集中。”盘和林表示。
信贷违规
仍是银行处罚重点
近年来,信贷业务违规始终是监管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也不例外。特别是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多家银行除了收到高额罚单之外,相关负责人还被取消任职资格。从被罚原因来看,主要包括贷款三查不到位、违规发放个人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挪用入房地产企业、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或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等行为。
近日,银保监分局本级一口气公布了15张银行罚单,其中有4张罚单由于贷款“三查”不严,内控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对贷款资金进行支付管理与控制,导致贷款被挪用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或者取消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