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5 18:05:26来源: 新浪财经
厦门国际银行回应“劝酒事件”,这个文案,差评!
邓行长
8月23日,一位刚刚入职北京某银行的新员工爆料称,自己和领导同事在一次聚餐时,因为领导敬的酒没有喝,结果被自己的部门领导怒扇耳光,还遭遇同事的冷眼和嘲讽。
众所周知,这张被劝酒的截图在某微博账号发布后引发热议,“酒桌文化”也于当日登上热搜榜。
8月24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官微发文回应“校招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经核实,员工杨某反映的中关村支行营业部某领导及该支行个别员工在私下非公款聚餐中,确系存在因酒后失态而对杨某做出言语及行为失当等举动,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停职接受调查处罚。
处罚的结果,估计大家也知道了: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这件事情,说大也不大,无非就是一个支行行长发了一点酒疯而已。但是,没想到被人民网、澎湃等媒体报道后,引发厦门国际银行巨大的声誉风险,尤其是,这个处分结果,网友们并不买账。
昨天我就说了:对于这件事,邓行长觉得董某、罗某活该被罚。酒品反映人品,喝酒以后还打人,这种人我也是见多了。以为自己当个领导,内心就有点膨胀,为所欲为。而且还对女员工动手动脚,扣罚一个季度的绩效工资算轻的,以后,长长记性吧!
原本呢,我以为厦门国际银行承认错误,处罚几个当事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结果没想到,媒体上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独家还原多处细节,“厦门国际银行回应“劝酒事件”。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对于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的酒桌文化,一位厦门国际银行离职的员工表示,整体而言厦门国际银行并不盛行酒桌文化,此次体现的并非整体氛围。
然后呢?朋友圈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个回应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但是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差点想呕,心里在骂娘,这文案就是五毛钱特效,真是差评:太假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为什么这个事情会冲上热搜?
因为这个事件虽然很小,但是它却反应了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深层矛盾: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秩序的冲击,刺激了年轻人敏感的神经。
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后浪们,思想更加包容,秩序上更加愿意遵守明文规定,对于工作有自己的想法,行动上按照台面上说的办事。而前浪呢?思想上受社会实践潜移默化,秩序上更懂得潜规则,对于工作,行动上按照台面下的秩序办事。
所以,行长劝酒,实际上按照他认可的秩序办事,“服从性测试”。而新员工呢?显然这不是他认可的秩序。
这两种秩序的冲突,不只是在银行,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存在,而且我们时时刻刻都身处在这种矛盾当中。因此,当我们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会感同身受,联想起过去自己参加的应酬酒局。
正如网友评论所言,这属实恶臭,融易新媒体,有些领导劝的不是酒,是一种强人所难的服从性测试,一种权力的精神满足。被拒绝后感到没有威严,无能狂怒羞辱别人,让对方敬酒不吃吃罚酒,赤裸裸的心胸狭窄,同事居然是一丘之貉,这些人多了,正常人反倒是另类,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酒局和职场文化,真是让人窒息。
作为一个曾经的银行工作者,讲实话,我也不喜欢喝酒,但是据我所知,论酒量,在金融行业,没有人能喝得过银行人,银行人能喝酒这是事实。
酒桌文化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你说作为你作为城商行当中的翘楚,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从来不劝酒,谁信呢?写出这样的文案,像是极力证明自己的清白,我们行的文化不是这样的,从来不喝酒,这只是极个别现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