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5 17:09:30来源: 新华社
疫情是场大考,金融业如何作答?作为实体经济血脉,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是否有力有效?面对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抵御风险的堤坝是否坚实?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改革开放的步伐是否一如既往?针对这些热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了记者采访。
新增贷款超12万亿元 有力支持经济加快恢复
稳企业保就业,稳住经济基本盘,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
“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恢复正增长,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有力对冲,包括财政、税收、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郭树清说,今年以来,我国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及时出台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有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6.95%。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13.8%,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4%,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半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创历史新高,超过之前4年增量之和,贷款总量和结构都有了很大优化。”郭树清说。
除了信贷支持,直接融资方面也在发力。上半年,银行业企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8.5%。保险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6.5%,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8.2%。“这个增长幅度是近些年少有的,对推动金融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郭树清说。
当前,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需要金融业更加主动作为,深入了解实体经济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下一步首先要做好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支持。目前已有2360多万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这个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关键在于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郭树清说。
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要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平衡发展。“下半年要继续推动企业债券的发行,银行保险机构要更多地参与债券等资本市场。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可以获取长期资金,低成本资金,相当一部分是资本金,对企业成长更有利。”郭树清表示。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目前银行业已对6.12万亿元企业到期贷款提供融资支持。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应及时做好应对的准备。“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也研究了一些储备性政策,我们看市场的情况,如果恢复得还有一些问题的话,会把这些储备性政策用出来,加快经济恢复。”郭树清说。
金融业运行平稳 积极应对不良贷款反弹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以自身的稳健运行为前提。
郭树清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整体可控,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相较而言,我国股、债、汇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2.4%,资金支付能力充足;不良贷款率1.94%,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4%,资本充足率14.21%,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郭树清表示,同时必须要看到,当前金融风险仍然易发高发,一些潜在隐患依然较大,包括存量风险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极易反弹回潮等,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未雨绸缪。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新形成不良贷款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压力较大。”郭树清说。
他表示,对此要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一是做实资产质量分类。督促银行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评估贷款风险,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变化。二是备足抵御风险“弹药”。要求银行采取多种方法补足资本,提前加大拨备提取,提高未来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在充分揭示风险的前提下,研究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贷款。四是严控增量风险。督促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做好贷款“三查”,减少贷款损失。
“预计今年全年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比去年的2.3万亿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一些问题明年才会暴露出来。”郭树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