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3 00:20:44来源: 第一财经
近日,央行正式宣布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1年底,让仍有大量非标等资产来不及处置的银行暂舒一口气。然而,过渡期总要过去,行业总要归于常态。在这剩下的一年多时间里,银行将如何推进理财业务转型,目前又在做些什么?
加速发行新产品承接老产品
当前,各大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下称“理财子”)都卯足了劲儿增发新产品,除了传统银行投资者所青睐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期更长的定开类“固收+”产品是发行主力。
“增发新产品一方面是为了做大规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那些难以做到净值化、缺乏流动性的老产品接过来,我们开始和一些持有老产品的客户沟通,希望能够将老产品过渡到新发的产品,部分可能会出现收益率下降的情况,这涉及到大量的沟通问题。”管理资金规模约200亿元的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副总对记者表示。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7月,长三角地区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1BP(基点)至3.54%。
今年3月,交通银行(下称“交行”)副行长周万阜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存量理财资产,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安排:一是理财子陆续发行符合新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进行对接。例如,交行去年12月将21只存量产品(规模约1000亿元),通过变更管理人的方式移植到交银理财,对应的存量资产也进行了移植;二是安排表内资金承接,无法承接的推进标准化改造后通过交银理财发行理财产品对接;三是对违约债券、不良非标资产、部分未上市股权、另类投资等资产“一事一议”专项处置。他当时提及,需要延期的资产规模大约1000亿元,主要是PPP、非标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等。
事实上,1000亿元在同业里并非大数目。另一家国有大行资管部负责人近期对记者表示,他所在银行的老产品超过1万亿元,其中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非标类产品大约占五分之一,还有产业基金、永续债、优先股、同业资产等,如果以2020年划一道线,那么未能及时处置完的资产大约还有3000亿-4000亿元左右。
就目前而言,对于部分银行,即使是过渡期延长1年可能也难以完全完成转型。
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工银理财董事长顾建纲在8月9日的“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下称“年会”)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金融监管部门针对存量理财资产整改回表在资本补充、流动性方面等给予政策支持;此外,银行理财存量资产中标准化资产的处置安排更要引起监管的充分重视,“全行业存量资产中大概有15万亿元的债,建议对以持有到期为目的的债券成本法估值规则,包括非标转标等部分监管细则,给予灵活的处置和安排,更好地打通银行理财服务实体经济的高效路径。”
开拓渠道,试水更多低波权益投资
除了产品过渡,就理财子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力而言,同样重要的是丰富产品线和策略,开拓销售渠道。
一年来,新成立的银行系理财子的产品多数仅允许持有本行银行卡的客户购买,渠道包括实体网点及本行手机APP,但这也意味着,非持卡人无法购买。相比起公募基金广泛的销售渠道,银行理财显然存在渠道不足的问题。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只能通过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渠道代理销售理财产品。
基于这一要求,众多银行理财子正在开拓更多渠道。例如,此前光大理财推出的“阳光碧乐活1号”已在百信银行APP上线;交行的两款短期定开类产品也于近期在网商银行上线,可在支付宝上购买;更早之前的2019年12月,杭州银行宣布与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强强联手,开放融合”。
除了渠道,丰富投资策略、招聘投研人员也是关键。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银行理财子擅长的“固收+”产品中,“+”的部分目前更趋多元,除了权益类资产,目前还包括黄金ETF、优先股、国债期货等。而权益类资产也不再只有正股,“为了降低组合的波动,我们通常对权益类资产部分采用委外FOF的形式,目前更多采用量化策略,通过期权、股指期货等控制整体组合的波动,与纯债基差异化。”某国有大行权益资产投资经理对记者称。
不过,对多数银行理财子而言,目前权益类资产在整体产品中的规模占比低于5%,部分仅在2%-3%。尽管各界对于银行理财子资金布局股市充满期待,但短期内配置大幅提升的概率仍低。
独立法人经营不简单
整体而言,银行理财子以独立法人经营是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