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2 09:43:05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继北京、上海后,深圳也公示了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名单,为我国第四批进入“监管沙盒”的应用。
8月6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发布消息称,经公示审核,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二批11个创新应用均已通过复审并完成登记,将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
截至目前,“监管沙盒”试点范围已扩大至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9个地区。随着试点城市和应用项目的陆续落地,中国版“监管沙盒”正在持续扩容。
深圳公布首批监管沙盒试点
7月31日,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在官网发布了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对4个拟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4个拟入选项目的应用类型中,三个为金融服务,一个为科技产品。除了华为为科技公司以外,其他皆为持有金融牌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首批试点项目中,首次出现了服务境外人士的金融科技产品。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双牌照的市场化征信机构——百行征信的信用普惠服务也入围其中。
具体来看,3个金融服务创新应用及申请机构分别为: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百行征信)、基于TEE解决方案的智能数字信用卡(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华为)、基于智慧风控的面向产业互联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招商银行)。1个科技产品创新应用及申请机构为:基于区块链的境外人士收入数字化核验产品(微众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梳理涉及的技术,在深圳公示的首批创新应用项目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区块链为技术应用的关键词。
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表示,此次首批创新应用突显三大特征,分别是金融普惠性、技术示范性和风险可控性。金融普惠性方面,试点项目探索运用科技手段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惠民利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优化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增强信用服务支撑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融合发展。技术示范性方面,从申请机构看,首批创新应用主体包括招商银行、微众银行、中信银行、百行征信和华为等头部机构;从试点项目看,首批创新应用通过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安全芯片(SE)和可信执行环境(TEE)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金融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风险可控性方面,此次试点通过构筑“机构自治、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四道安全防线,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运用新兴技术手段驱动金融创新。
首次出现服务境外人士的金融科技产品
此前,北京、上海相继公布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名单。
北京为全国最早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城市,截至目前已公示两批共计17个项目。上海则于7月21日首次公布对8个拟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深圳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声明书” 与北京、上海相比也基本相似,主要分为创新应用基本信息、应用服务信息、合法合规性评估、技术安全性评估、风险防控、投诉响应机制等部分。
其中,融易新媒体,在深圳首批名单的4个项目中,微众银行和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发起的基于区块链的境外人士收入数字化核验产品,最能体现深圳特色。
根据应用声明书,该产品依托深圳前海税务局、前海管理局等政务机构的数据支持,在保证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对在深就业境外人士境内经常项目下合法收入的线上自动验证,有效提高购汇、汇出业务效率。根据预期,测试期间预期服务客户1万人次以内,涉及汇出资金不超过30亿人民币。
试点项目偏向场景应用
除了首次出现服务境外人士的金融科技产品,市场化征信机构首次入围也是本次深圳公示项目的一大亮点。
公开资料显示,百行征信是在央行主导下,由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共8家市场机构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发起组建的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
7月中旬,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官网发布公告,公示完成对百行征信的企业征信业务经营备案。至此,百行征信正式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持有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业务双牌照的市场化征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