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7 16:28:23来源: 证券日报
主持人孙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至2021年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适当延长过渡期,能够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也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宽松环境。今日本报针对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一年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不作延期的公募理财债券基金整改情况等给予解读。
本报记者 刘 琪
资管新规延期的政策“靴子”终于落地。近日,央行发布消息明确表示,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2020年底结束。考虑到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2020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影响,部分存量资管产品整改遇上了新的挑战。如果贸然压缩相关产品,不但可能产生较大风险,还将对使用非标融资的实体企业带来冲击。因此,适度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是必要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融机构整改压力,降低整改给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的波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明确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统筹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在坚持市场纪律、坚定原则方向的同时,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推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为稳妥推进资管业务整改规范工作,央行等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了“过渡期适当延长+个案处理”的政策安排。其中包括健全存量资产处置的配套支持措施——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回表等多种方式有序处置存量资产;鼓励通过市场化转让等多种方式处置股权类资产;稳妥处置银行理财投资的存量股票资产,避免以单纯卖出的方式进行整改等。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金融机构喘息的时间,但部分机构资管业务转型进度缓慢,要在2021年底完成转型,依然存在一定难度。而健全存量资产处置的配套支持措施,有助于缓解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转型压力。
徐承远分析称,“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回表等多种方式有序处置存量资产”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多种可选的方式,但这也取决于为非标资产登记、流转、交易等提供公开、透明的流动性平台,以及金融机构自身发行新产品承接老资产的能力。“允许类信贷资产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回表,并提高监管容忍度”、“优化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环境”等措施或许是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转型最有利或者最直接的措施。
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非保本理财穿透各类资管产品后持有资产余额为26.24万亿元,其中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占比为15.63%。
“鉴于存量非标资产处置困难,在合适的条件下回表,可以减轻金融机构发行新产品承接老资产的压力,但由于规模庞大的表外理财回表对应着巨额风险资本计提,优化银行资本补充发行环境、提高监管容忍度成为当务之急。”徐承远说道。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健全存量资产处置的配套支持措施,下半年资管产品回表或将是银行业重点任务之一,此举会增加表内广义信贷额度,并带动表外非信贷类不良资产的消化处置,因此消耗表内拨备资源。预计下半年银行业拨备计提仍然维持相当强度,从而可能对经营业绩形成持续挤压。
“业内对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有预期,毕竟不符合资管新规的存量资管规模还依旧较高,压降非标资产更是‘难啃的硬骨头’,仅用两年多时间处理存量资产,对资管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来说难度确实大。”昆仑健康保险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1年末,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特别是新冠疫情加大了经济下行预期,今年要实现金融系统向实体部门让利1.5万亿元,融易新媒体,若过度强调“按期完成”,恐怕并不恰当。因此,过渡期的延长对于金融市场来讲是好事,能够避免资产集中处置,减少流动性波动,起到“稳金融”的作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8月3日两市大幅反弹主要就是受到周末资管新规延期消息的影响。资管新规的延期也就意味着对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产品整改节奏的优化,将有利于改善A股市场的资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