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经济

热点追踪

自媒体

主页 > 财经 > 理财 >

融易媒体:医生回忆登顶珠峰:为什么会意外频出?

时间:2019-06-06 19:51:06来源:融易新媒体

  原标题:上海医生回忆登顶珠峰经历:拥堵,不是致死的唯一原因

  5月23日,47岁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成功从北坡登顶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成为国内首位登顶珠峰的外科医生。他拿出五星红旗,还有印着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标识和儿子名字的小旗帜,拍下震撼人心的照片。

  本周,已回归工作的吴劲松教授接受了新民晚报记者的独家采访。他说:作为登山者的梦已落幕,但作为医生,攀登医学高峰的梦永不磨灭,探索人脑的愿望永不停止。

  16年总算圆梦珠峰

  吴劲松的朋友圈里,并没有留下大家期待中的“打卡”;和他聊起登顶的过程,语气也异常平静——就如他留给患者的印象:沉稳、冷静、专业。

  登山是吴劲松的业余爱好,他说自己小时候仰望玉龙雪山,就对雪山充满了好奇。2003年,一部纪录片让他对珠穆朗玛峰产生了向往,萌生登顶的念头,此后便是长达十多年的“准备期”。

  身体的训练是最重要的,包括系统学习攀登和对高原的适应训练,一点一点为珠峰蓄力。吴劲松是神经外科教授,在华山医院,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患者在这里等待手术,于他而言,连平日的休息都无法保证,更不要说抽出时间来训练登山了。

  “我们团队中最快实现梦想的人只用了一年,而我的工作特性,使我花了16年。”

  珠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此生无法企及的高度。吴劲松说,登顶珠峰的线路中,适合业余攀登爱好者的只有北坡中国侧的东北山脊和南坡尼泊尔侧的西南山脊两条常规线路。而从北坡登顶需通过高海拔冰岩混合地形,难度也更大。

  “除了靠体力,运气和天气也一样重要。”吴劲松4月随11名队员开启了自己的珠峰进行时,徒步向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营前进,同时开始海拔适应和训练,并等待高空风速和气温最适宜的天气窗口期。这样的窗口期一般每年五月会出现一到两次。今年受印度洋热带气旋“法尼”的影响,窗口期迟迟未来。一直到5月下旬,才盼来了3天的短暂窗口期。5月22日,修路队完成通往顶峰的路绳架设。

  5月23日凌晨,他随登山队一起从位于8300米的营地出发冲顶。8300米到顶峰,不过500多米的海拔,却需要超过9小时的时间。5月23日,天气状况良好,吴劲松成功登顶。   

近期热点

最新消息:汤定元院士逝世 个人简历及科学成就回顾 06-04

最新消息:咖啡引发动脉硬化?伦敦大学新研究结果出炉 06-06

融易媒体:高中生发明避难产品 一款面包保质期可长达3年 07-09

今日新鲜事:国产汽车品牌排行榜2019新排名:解读中国车企销量 08-20

今天新闻头条:高晓松卸任阿里巴巴 阿里音乐董事长由朱顺炎接 10-24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