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4 11:21:43来源:融易新媒体
捷信2019年的逾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为捷信提供融资支持的各方是否依然安枕?
Rock/文
4月28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金融债券2019年度报告》(下称“2019年年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下称“捷信”)的逾期贷款合计90.21亿元,同比增加13.77亿元,增速为18.01%,同比提高了13.38个百分点。
2019年发布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金融债券2018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捷信的逾期贷款合计76.45亿元,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3.38亿元,增速为4.63%。
报告未说明该公司逾期贷款高速增长的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与其“高利贷”指控被坐实有关。
2018年10月31日,广东省高院的再审判决,支持了一审的相关认定,即“捷信公司主张的利息、贷款管理费、月灵活还款服务包费、违约金明显背离了因借款人逾期还款而造成的实际损失,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
上述判决相当于认定捷信发放的个人消费贷存在“高利贷”现象。该判决得到广泛的舆论支持,并成为“高利贷”受害者对抗放贷公司的法律武器。网上甚至出现类似“捷信被判高利贷公司,小伙伴们可以不用还钱了”的主张。
那么,捷信发放的消费贷款,其利率到底有多高?即便以公司方面发布的报告为准,在2018年,捷信的现金贷部分至少也有31%,2016年甚至有42%。2019年7月,捷信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
上述判决及后续舆论被认为是导致捷信2019年逾期贷款加速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加速会不会持续下去?如果持续下去,会对捷信的资产状况造成什么影响?为捷信消费贷提供融资支持的债权人又该做何种准备?
捷信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净资产为113.09亿元,也就是说,逾期贷款总额(90.21亿元)已占到净资产的79.77%;而在2018年年底,这个比例是73.72%。
值得一提的是,在90.21亿元的逾期贷款中,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是34.03亿元,占比37.72%,减值准备金为26.42亿元;已逾期但尚未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为56.18亿元,占比62.28%,按照审计师的意见,该部分的减值准备金应该是19.31亿元。
与此相关的一项数据是,尽管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的逾期贷款同比增加了13.77亿元,增幅为18.01%,但是,同期贷款减值准备金余额却减少了3660万元。
捷信2019年年报未披露公司不良贷款的情况。
而据联合资信评估公司2019年7月出具的《信用等级公告》,截至2018年年底,捷信不良贷款余额为34.56亿元,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29.32亿元)与不良贷款的比例是84.84%,逾期贷款总额(76.45亿元)与不良贷款的比例是2.12倍。
根据捷信2019年年报,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逾期贷款总额为90.21亿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为33.59亿元。也就是说,假设上述比例关系不变,则2019年年底,捷信的不良贷款余额应该在39.59亿元至42.55亿元。
不过,如文章开头所示,由于捷信2019年逾期贷款增速大大超过2018年,其不良贷款余额有可能会超过上面的数据。
那么,捷信2019年的经营效率与盈利水平如何?
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净利息及手续费营业收入为170.38亿元,同比减少11.68亿元,降幅为6.42%;净利润及综合收益总额为11.40亿元,同比减少2.56亿元,降幅为18.34%。也就是说,公司营收及利润双降,且利润降幅大过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