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经济

热点追踪

自媒体

主页 > 财经 > 理财 >

2019社会热点话题: 中信银行失信,不能止步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时间:2020-05-14 10:06:57来源:融易新媒体

中信银行失信,不能止步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中信银行被控诉“不法”泄露个人账户交易信息一事,连日来引发公众持续热议,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再次置于聚光灯下。

  中信银行事件只是揭开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各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尽管如此,“顶风作案”的还有不少。目前,“失信”的中信银行已经被银保监会立案调查。公众更关心的是,个人信息泄露不是个案也并非偶然,还有多少“暗箱操作”的潜规则让客户信息保护没了底线?个案查处之外,还要千方百计提高失信成本,不能止步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要让三令五申变成耳旁风。

  金融行业涉及个人资产安全,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保密义务一直有较高要求,也是监管的重中之重。而中信银行一句“配合大客户要求”,就可以枉顾“小客户”权益,随意将个人账户交易信息提供出去。中信银行“任性”查询个人信息并非首次,其太原分行2018年曾遭行政处罚,原因就是“未经同意查询个人或企业信贷信息”。可见,个人信息保护被有些商业机构当作了耳旁风。

  这些年来,银行个人信息泄露乱象屡禁不止,不仅是个人账户交易信息,个人征信信息、财产信息、房产产权调查信息等都频繁被泄露,融易新媒体,网络上甚至不乏买卖银行个人信息的“黑市”。究其原因,除了个别的黑客攻击风险事件外,大都是银行内鬼倒卖客户信息谋利的人为事故。

  尽管有一些银行“内鬼”泄露客户信息的手段比较隐秘,但在银行这样的金融单位,查询、拷贝信息都会有系统留痕,相关单位是否存在纵容行为得打个问号。这暴露出,银行信息保护虽然有成套的制度,但显然存在很大的执行缺陷和管理漏洞,以至于制度流于形式,沦为摆设。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在一家银行办卡之后,要不要贷款的推销电话就会络绎不绝;买房之后,推销装修的电话就会蜂拥而至,甚至能精准的报出你的家庭住址;孩子报名了一家培训机构后,其他机构的营销电话就会络绎不绝,甚至能报出你孩子的名字和年龄……人们深受个人信息泄露之苦,每天都活得像在“裸奔”。

  普通民众信息被泄露如何维权?控诉中信银行的脱口秀演员王越池有500万的微博粉丝,一声讨伐掀起舆论热浪,其他普通民众遭遇类似问题难道只能默默承受?

  所以,对于此类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顶风作案的违规企业,监管部门必须严格追责,出手重罚。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面临更大的威胁和挑战。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追究、处罚力度,已经刻不容缓。期盼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早日出台,让个人信息得到更好的守护。(半月谈评论员 王淑娟)

标签:
个人信息泄露,个人账户,中信银行,交易信息,个人信息保护 
近期热点

最新消息:汤定元院士逝世 个人简历及科学成就回顾 06-04

最新消息:咖啡引发动脉硬化?伦敦大学新研究结果出炉 06-06

融易媒体:高中生发明避难产品 一款面包保质期可长达3年 07-09

今日新鲜事:国产汽车品牌排行榜2019新排名:解读中国车企销量 08-20

今天新闻头条:高晓松卸任阿里巴巴 阿里音乐董事长由朱顺炎接 10-24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